海市:林氏大厦52层。
恒温系统将室温精准锁死在24度,隔绝了窗外肆虐六个多月的热浪。这场席卷地球的灾难早已扭曲了世界的模样——先是极寒封冻千里,接着地震撕裂地表,黑洞过境吞噬大片星空,直到半年前,酷烈的热浪又骤然降临,炙烤得焦土与废墟在阳光下泛着绝望的白光,像一位被反复折磨的老人。
林疏白坐在手工缝制的y国真皮座椅上,指尖无意识摩挲着细腻的皮质。他面前的整块M国花梨木桌面被打磨得温润如玉,倒映着天花板智能光影系统模拟的柔和日光,却暖不透他侧脸如淬寒钢的轮廓。高挺鼻梁下薄唇紧抿成冷硬的直线,抬眼时墨色眼眸在冷光中亮得像暗夜里的刀锋,唯有额前碎发垂落,勉强中和了几分生人勿近的凛冽。
他抬手轻触控制台,眼前立刻展开流动的全息长卷——从一层到顶层的实时影像如慢镜头铺陈:
一层大厅的冷白量子光下,墙面嵌着数十个银色隔间舱,舱门边缘泛着淡蓝流光。每当访客踏入感应区,对应隔间便会“咔嗒”轻响着滑开,礼仪机器人从舱内缓步走出躬身指引。她们有着仿生肌肤雕琢的流畅肩线,腰肢纤细如柳,裙摆随动作漾起柔和弧度,每一寸轮廓都精准契合人类审美巅峰;那张模拟天然肌理的脸庞上,眉峰如远山含黛,眼眸是注入星光的琉璃色,唇角弯起时自带恰到好处的温柔笑意,连发丝飘落的弧度都经过千万次算法优化,在冷光中泛着细腻光泽,完美诠释着“优雅”的终极定义。
22层的培育区里,智械主管老周用金属手指在半空中勾勒流动的基因云雾,那些闪烁着荧光的螺旋片段时而凝结成链,时而弥散成星尘,助理晓棠蹲在架前,对着土豆芽绒毛上跳动的生物电信号轻轻标记;41层水汽氤氲中,智械技术员小雅盯着蒸发数据屏上不断重组的量子云图,老郑翻着泛黄的记录本,用铅笔在边缘补充着凭直觉预判的时段波动;第50层的安静实验室里,生智机器人6523正将植物汁液转化为三维光谱矩阵,植物学家文姐则凝视着立体褶皱中若隐若现的暗物质储水痕迹,指尖悬在半空迟迟未落——那些实验数据,像一群不愿被驯服的光粒子,在屏幕上忽明忽暗……
右侧办公室内,器灵机器人知微站在落地窗前,光屏上的数据已织成完整网络。它能从最细微的数据流波动中预判危机,用超越人类极限的算力推演千万种生存方案,却总在决策的最后一刻保留一丝类似“共情”的温度;左侧房间里,砚禾在光脑前默默忙碌。这两位是林疏白的左膀右臂。
林疏白转身走向中央沙盘,全息图景中,各楼层的关键数据正与仙人掌基因链融合成绿色光点——机器的精准与人类的温度,从来都是末世共生的底气。
一只银灰色小型机器人悄然出现,圆润机身与冷硬控制台格格不入。它头顶托盘上稳稳放着杯热咖啡,这是“小呆”,52层唯一的“旧物”。滚轮轻碾地面递来咖啡时,林疏白指尖触到熟悉的保温材质;低头啜饮,三分糖两分奶的温度刚好,仍是她当年偏爱的口味。小呆见他接过,便安静退到墙角吸收阳光。
他指尖无意识轻按左胸,肌肤平滑得像从未有过伤痕。17岁那年的生命奇迹至今想来仍觉震撼——唐教授团队突破性地运用“基因锚定再生技术”,将他自身干细胞中沉睡的“原始脏器编码”唤醒,在胸腔内搭建生长框架。那枚陪伴七年的仿生心脏虽运转完美、毫无不适,钛合金瓣膜的搏动规律如钟表,却始终缺少生命本真的温热韵律。而这场实验让一颗真正的原生心脏在体内“重生长”:从最初几个细胞的微光搏动,到血管网络如星轨般蔓延,三个月的生物再生舱培育期里,他亲眼看着监测屏上的生命图谱从模糊到清晰,感受着温热血流带着自主节律漫过四肢,第一次体会到心脏与灵魂共振的鲜活。
世间残酷的现实从未远去。人类早已分化成两极:精英阶层攥紧资源与技术筑起堡垒,底层在贫困中苟延残喘;智械者靠替换脏器或植入义体续命,有的凭技术优势崭露头角。但像他这样能通过基因唤醒技术“逆改”回原生状态的,终究是凤毛麟角。这项技术的核心在于“原始编码激活”,唐教授说,他的基因序列中恰好存在极其罕见的“再生适配标记”,这既是科学的幸运,也藏着无法解释的神秘性。
思绪掠过复仇未尽的沉郁,掠过寻找唐晓的焦灼,最终坠向十岁那年的记忆。父亲林有德为攀附上司,在他被先天心脏病拖入绝境时,头也不回地重组家庭,将他和妈妈刘巧梅丢进潮湿的出租屋。那时的人工心脏虽已是顶尖仿生技术,运转流畅毫无不适,却始终隔着一层冰冷的机械感。阴雨天里,他常摸着胸口感受规律的搏动,听着妈妈偷偷抹泪的声音,觉得自己像个被世界遗忘的“半成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末世来临:仇火荒途与绿州请大家收藏:(m.20xs.org)末世来临:仇火荒途与绿州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