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里交朋友、选合作伙伴,别只看“名气大不大、会说不会说”;职场上招下属、跟同事合作,也别只羡慕“才华多厉害、会来事”。多想想“这人靠谱不靠谱”“能不能一起成事”,才不会被表面光环坑了。
【管理智慧】
一、姜太公的“治理狠逻辑”:不杀“高士”,杀“破坏规则的虚名者”
姜太公杀华士,不是“容不下贤人”,是容不下“用虚名破坏治理规则的人”。华士的“不臣不友”,看似清高,实则是“不遵守君臣秩序”;召三次不来,更是“公开挑战国君权威”。要是姜太公放任他,老百姓就会觉得“不服从也能当贤人”,到时候没人听政令、没人服管理,齐国早晚得乱。这就像现在公司里,有个老员工天天说“我不打卡、不加班,才是真有本事”,还煽动其他同事一起摆烂,老板要是不处理他,整个团队的纪律都会散掉——不是老板容不下“有个性的员工”,是容不下“带坏规则的害群之马”。
当代案例1:公司“摆烂老油条”带坏团队,老板果断开掉,纪律立马回归
公司有个老员工老周,在公司待了5年,没做出啥业绩,却天天标榜“我不卷不舔,才是真性情”:上班从不打卡,领导安排任务就说“这活没意思,我不干”,还跟新员工说“别听老板的,混日子就行”。结果不到半年,部门里好几个新员工跟着他摆烂,项目进度拖了3个月。
老板一开始想“老员工,忍忍算了”,后来发现纪律越来越差,果断把老周开了,还在部门会上说:“公司欢迎有个性的员工,但不欢迎破坏规则、带坏团队的人。想混日子,就别在这占位置。”老周走后,部门纪律立马好了,项目也很快赶了上来——这跟姜太公杀华士一模一样:对“虚名摆烂还带节奏”的人,心软就是对团队的不负责任,该出手就得出手。
当代案例2:行业“伪环保企业”装清高,监管严查,避免劣币驱逐良币
前几年环保行业火的时候,有个叫“绿源”的公司,天天发朋友圈说“我们不搞商业合作,只做‘纯粹的环保’”,实际上根本没做过正经环保项目,就靠“清高”人设骗政府补贴。其他正经做环保的公司,因为要投入设备、招人,成本比“绿源”高,反而拿不到补贴。
后来监管部门查了“绿源”,发现他们是“空壳公司”,不仅收回了补贴,还把他们列入失信名单。这下行业里的正经公司终于能公平竞争了——这也是姜太公的逻辑:“伪清高”的企业破坏了“靠实力竞争”的规则,不整治,就会让真正做事的人吃亏,整个行业都会被带歪。
二、孔子的“诛恶硬逻辑”:不杀“能人”,杀“用歪才乱人心的忽悠者”
孔子杀少正卯,不是“怕对手抢学生”,是怕他用“歪理邪说”乱了人心。少正卯的本事,不是“真才实学”,是“能把错的说成对的,把坏的说成好的”,连孔子的弟子都能被他忽悠走——要是放任他,鲁国的人都会被他的歪理带偏,没人讲正道、守规矩。这就像现在有个“伪专家”,天天在网上说“努力没用,靠关系才是王道”“诚信是傻,忽悠才能赚钱”,还圈了一堆粉丝,要是没人管,只会让更多人学坏——不是不能有不同观点,是不能让“害人心的歪理”传播。
当代案例1:“职场忽悠大师”靠歪理骗团队,被揭穿后开除,避免项目崩盘
小李所在的团队,来了个“空降顾问”老吴,特别会说:“做项目不用抓细节,靠PPT吹牛逼就行”“跟领导汇报不用讲逻辑,哄开心了就有资源”。团队里几个新人被他忽悠,做项目时只做PPT,不落地,结果第一个项目就差点搞砸。
小李跟领导举报了老吴,领导查了发现,老吴以前在其他公司,就是靠忽悠混日子,没做成过一个正经项目。领导立马把老吴开除,还跟团队说:“职场要的是真本事,不是忽悠的本事。靠歪理混日子,早晚要栽。”后来团队重新抓落地,项目才慢慢走上正轨——这跟孔子诛少正卯一样:对“用歪理忽悠人、毁项目”的人,不能留,留着就是给团队埋雷。
当代案例2:“校园贷忽悠者”靠歪理骗学生,被依法处理,保护学生权益
前几年有个“校园贷”团伙,专门忽悠学生:“借钱不用还,只要帮我们拉新就行”“利息不高,毕业再还也不迟”。很多学生被忽悠借了钱,最后利滚利,还不上钱,有的甚至被逼得退学。
后来警方查处了这个团伙,把主要成员抓了,还在学校里做宣传,告诉学生“校园贷是陷阱”。很多学生这才醒悟,避免了更多人被骗——这就是孔子的“诛恶”逻辑:“忽悠者”用歪理害年轻人,不严厉打击,就会毁了更多人的未来,必须及时止损。
三、评注的“识人透底术”:区分“三种问题人”,处理方式要对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智囊里的管理学请大家收藏:(m.20xs.org)智囊里的管理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