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渐渐明晰。
但他也清楚,这一切都需要时机,需要政策的进一步明朗,也需要启动的资金和人脉积累。
急不得。
当前最重要的,依然是稳住轧钢厂的基本盘,同时密切关注外部政策风向,尤其是与苏青禾工作相关的领域。
想到苏青禾,他眉头微蹙。
唐秘书的警告言犹在耳。
海外关注……这会以何种形式出现?
是正常的学术交流,还是别有用心的试探?
青禾刚刚重拾事业,满腔热忱,他绝不能让她再卷入任何不必要的风险。
他需要未雨绸缪。
几天后,一个周末的上午,何雨柱正在院里教何安打拳,院门被敲响了。
来的是街道办的马主任,身后还跟着一位戴着眼镜、气质儒雅的中年男子。
“何科长,打扰您休息了。”
马主任笑容可掬,态度比以往更加热情几分。
如今何雨柱在轧钢厂地位稳固,连带着在街道这边,份量也重了许多。
“马主任,您客气了,快请进。”何雨柱将两人让进堂屋。
落座后,马主任介绍道:“何科长,这位是市里外事办的陈同志,陈建明。他有点事情,想向您爱人苏医生了解一下情况。”
外事办?
何雨柱心中警铃微作,面上却不露分毫,一边让闻声出来的苏青禾去泡茶,一边笑着寒暄:“陈同志您好,不知找我爱人是……”
陈建明推了推眼镜,语气很客气:“何科长,您别误会。是这样的,我们接到相关部门的通知,近期可能有一个来自海外的医学考察团访问我市,其中包含几位国际上有名的心血管疾病专家。市里安排他们参观几家重点医院和研究所,市一院和心血管疾病研究所也在名单上。苏医生是研究所的骨干,又有留苏背景,外语也好,届时很可能需要参与接待和交流。我们提前过来,就是想跟苏医生通个气,也简单了解下研究所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方便我们做好对接准备。”
果然来了!
何雨柱心道,而且来得比他预想的还要快,还要正式。
苏青禾端着茶出来,听到这番话,也有些意外,但很快镇定下来,将茶杯放在客人面前,从容应答:
“陈同志,我们研究所目前主要在心血管疾病的药理研究和介入治疗新技术的临床应用方面进行一些探索,还处于起步阶段。如果考察团来访,我们当然欢迎交流。”
陈建明点点头,拿出笔记本记录了几笔,又问了些关于研究所人员构成、主要设备等基本情况,苏青禾都一一作答,分寸把握得极好,既展现了专业性,又未透露任何核心机密。
“很好,谢谢苏医生的介绍。”
陈建明合上笔记本,笑容温和,“考察团具体行程还没最终确定,大概在一个月后。届时我们会提前发正式通知到单位。这次交流意义重大,还希望苏医生能提前做些准备,展现出我们国内医学研究的最新水平。”
“这是我应该做的。”苏青禾点头。
又闲谈了几句,马主任和陈建明便起身告辞。
送走两人,回到堂屋,苏青禾看向何雨柱,眼中带着询问。
何雨柱沉吟道:“是正常的学术交流流程,看来唐秘书的消息很准。这是机会,也是考验。”
“我明白。”
苏青禾神色凝重了几分,“我会准备好介绍材料,该展示的展示,该保密的一定守住。”
“嗯。”
何雨柱握住她的手,“别担心,正常应对就好。咱们行得正,坐得直。而且,”他顿了顿,“这也说明,你和你研究的东西,确实有价值,已经开始引起重视了。”
他这话既是在安慰妻子,也是在陈述一个事实。
苏青禾的研究能被海外关注,本身就证明了其潜在的分量。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这阵由开放带来的“春风”,在送来暖意的同时,也必然裹挟着外界复杂的目光与意图。
当天夜里,何雨柱再次进入灵泉空间。
他站在泉眼边,感受着那稳定而磅礴的生机,心中渐渐安定。
无论外界风浪如何,他都有这方天地作为最后的退路和底气。
他取了些泉水,小心浇灌着几株特意培育的、有安神静心效果的药草。
或许,该尝试配制一些更温和的、能缓慢改善体质、却又不易引人怀疑的药膳或茶饮,给家人,尤其是刚刚归来的岳父母,以及工作压力渐增的苏青禾,作为日常的调养。
接下来的日子,何雨柱一边稳健地推进着轧钢厂的后勤工作,应对着李怀德时而倚重、时而试探的态度,一边更加关注报纸和广播里传来的各项新政策。
恢复高考的消息正式见报了,如同一声春雷,炸响在沉寂已久的大地上,无数青年的命运由此改变。
何晓学习更加用功,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关于农村改革的讨论也逐渐增多,“包产到户”的字眼开始出现在官方媒体的版面上。
春潮涌动,万物复苏的气息越来越浓。
苏青禾也开始为接待海外考察团做准备,她整理了非核心的研究资料,练习了专业外语表述,既紧张又充满一种迎接挑战的兴奋。
何雨柱暗中通过侯三的渠道,留意着是否有关于这个考察团更详细的信息,尤其是团内成员的背景资料,但收获甚微。
这天傍晚,他下班回家,刚走进胡同口,就见一个穿着邮局制服的工作人员骑着自行车过来,在他家门口停下,喊道:“何雨柱同志!有您的加急信件!国外来的!”
国外来信?
何雨柱心中一凛,快步上前签收。
信封是那种常见的国际航空信封,寄件人地址是一串英文,落款是一个陌生的机构名称,收件人明确写着“苏青禾医生收”,但却寄到了家里。
他捏着这封薄薄的信,手感并无异常,但心头却蒙上了一层阴影。
这封信,来得太巧了。
在官方考察团即将到访的消息传来不久,一封直接寄到家里的海外来信……是正常的学术联络,还是……别有目的的“春潮”之下的第一波暗流?
他站在暮色渐合的胡同里,没有立刻进门,只是低头看着手中的信封,目光深沉。
新的波澜,已悄然叩门。
而这,或许仅仅是个开始。
喜欢四合院:守护何雨水,何雨柱逆袭请大家收藏:(m.20xs.org)四合院:守护何雨水,何雨柱逆袭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