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平三十四年暮春,京北第一考点的晨光比昨日更显清亮,金色的光线穿透考点的朱红大门,洒在平整的青石板路上,映出两侧整齐排列的“禁止喧哗”“保持秩序”的木牌。考点封闭区外,考生们已排起了长龙,他们身着各色衣物,有穿粗布短褂的工农子弟,有穿素色衣裙的乡村妇女,有佩戴民族头饰的少数民族考生,还有挺着孕肚的孕妇考生,每个人手中都紧紧攥着准考证和身份证,脸上带着些许紧张,却又难掩对知识改变命运的期盼。
我和朱静雯身着统一的藏青色监考制服,胸前的“大明自考监考”铜章在晨光下泛着冷光,与其他监考员一同提前四十分钟抵达考点。朱悦薇则已在京北第二考点履行监考职责,出发前她特意发来消息,说一切准备就绪,让我们放心。走进考点封闭区,智能安检门早已开启,发出轻微的嗡鸣,几名安检人员正有条不紊地引导考生排队,考点内的监控摄像头无声运转,全方位覆盖着每一个角落,确保考场上的每一个瞬间都有据可查。
“姑母,我们负责的是第一考场,共三十名考生,涵盖六大专业大类,其中有两名少数民族考生,一名孕妇考生,还有一名安装了心脏起搏器的考生,这些特殊考生的信息昨晚已经核对过了。”朱静雯递给我一份《考场考生信息表》,上面详细记录着每一位考生的姓名、性别、专业、证件号及特殊情况备注,字迹清晰工整。
我接过表格,仔细翻阅着,轻声回应:“好,特殊考生要多留意,既要按规定执行,也要照顾到他们的实际情况,不能让他们因为身体原因影响考试发挥。”说话间,我们已走到第一考场门口,与另一名监考员——来自花省的工农代表老王汇合。老王黝黑的脸上满是认真,看到我们便主动上前:“前议事长、议事长,考场已经检查完毕,桌椅摆放整齐,监控设备正常运行,时钟也已校准,和礼部学司的统一时间分秒不差。”
朱静雯点头示意,三人一同走进考场。考场内,三十张桌椅按“行列式”摆放,间距均保持在一米以上,桌面上只放着统一发放的草稿纸和中性笔,黑板上用白粉笔清晰写着“《大明民主主义哲学概论》”“考试时间:9:00-11:30”“严禁作弊,违者必究”三行大字,角落的监控摄像头正对着考场中央,无死角记录着场内情况。我走到窗边,推开窗户透气,清新的空气涌入,带着院外老槐树的清香,稍稍驱散了考场内的紧张氛围。
此时,封闭区入口的智能安检门开始有序放行考生,考生们逐一通过安检,再沿着指引牌走向各自的考场。我们三人站在考场门口,按照分工开始执行第二道安检:朱静雯负责核对考生证件信息,我负责检查随身物品,老王则引导考生签到并签署《考试诚信承诺书》。
“考生您好,请出示您的准考证和身份证。”朱静雯的声音清晰而温和,对着第一位走进考场的考生说道。这位考生是一名二十多岁的青年,身着蓝色粗布褂子,双手有些局促地递上证件,他是农林生态类专业的考生,来自京北周边的乡村,准考证照片上的他面带青涩,与本人别无二致。朱静雯仔细比对了证件上的姓名、照片、专业信息,又让考生报出自己的身份证号后六位,确认无误后,示意他到我面前接受随身物品检查。
我接过考生递来的透明文件袋,里面只有准考证、身份证和一块普通的橡皮,没有任何禁带物品。“麻烦您抬起双臂,配合一下安检。”我手持安检仪,轻轻扫过他的全身,安检仪没有发出警报。“可以了,请到老王同志那里签到签署承诺书,然后按照准考证上的座位号就座。”我微笑着示意他进入考场,青年考生连连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放松的笑容,快步走到签到桌前。
老王将《考试诚信承诺书》递给他,耐心讲解:“同志,请您仔细阅读上面的内容,确认无误后,在指定位置签下您的姓名和准考证号,签完后把承诺书交给我,然后找到您的座位,把文件袋放在桌角,等待发放试卷。”青年考生认真阅读着承诺书,逐字逐句,生怕遗漏,然后一笔一划地签下自己的名字,字迹虽不算工整,却透着一股认真劲儿。
随着考生陆续入场,考场门口的检查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一名少数民族女考生走到跟前,她身着带有民族纹样的服饰,头上戴着精致的银饰,手中拿着双语准考证。朱静雯看到她,特意放慢了语速:“您好,请问您需要双语指引吗?我们考场有配备翻译人员。”女考生摇了摇头,用略带生硬的汉语说道:“谢谢,我可以听懂,不用麻烦。”朱静雯依旧仔细核对了她的证件,发现她的身份证照片是几年前拍的,发型有了变化,便温和地问道:“这是您本人的身份证吗?麻烦您再报一下身份证号。”女考生流畅地报出号码,与证件信息完全一致,朱静雯随即点头放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