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置妥当后,众人各司其职。赵康则带着十个弟子,换上百姓的衣服,赶着几辆装满稻草的马车,在谷底慢悠悠地走着。
傍晚时分,远处传来马蹄声和呐喊声,巴图的大军果然来了。元兵个个盔明甲亮,气势汹汹,看到谷中的“百姓”,立刻嗷嗷叫着冲了过来。
“快跑!”赵康大喊一声,带着弟子们假装惊慌失措地向山谷深处逃去。
巴图骑着一匹黑马,狂笑不止:“一群胆小鬼!给我追!抓住他们,男的杀了,女的带回营里!”
元兵争先恐后地冲进一线天,队形瞬间变得散乱。
“放!”
赵康一声令下,左侧悬崖的弟子立刻将霹雳弹扔了下去。
“轰隆!轰隆!”
爆炸声接连响起,浓烟滚滚,碎石飞溅,冲在最前面的元兵被炸得人仰马翻,惨叫连连。
右侧悬崖的弓箭紧接着射出,箭矢如雨点般落下,元兵被堵在狭窄的山谷里,无处可躲,成片成片地倒下。
巴图又惊又怒,挥舞着弯刀大喊:“撤退!快撤退!”
可此时进谷的元兵已有上千人,前队被堵,后队想退却退不出去,整个山谷乱成一团。
赵康趁机带着十个弟子杀了回来,手中铁剑挥舞,如入无人之境。峨眉弟子的剑法本就灵动,加上占据地利,元兵根本不是对手,很快就被斩杀殆尽。
巴图见势不妙,调转马头想逃,却被赵康盯上。“哪里走!”赵康施展踏罡步,如一道闪电般追上,一阳指力弹出,正中巴图的后心。
巴图惨叫一声,从马背上栽落,眼看是活不成了。
剩下的元兵见主将被杀,早已吓破了胆,纷纷溃散而逃。
一线天伏击战,赵康以一百五十人,击溃五千元兵,斩杀主将巴图,消息传回峨眉和成都,百姓无不欢欣鼓舞。王通判亲自带着百姓到城外迎接,捧着酒坛,要给赵康庆功。
“赵少侠真是天人下凡!保住了我们成都百姓的性命啊!”一个白发老者泣不成声。
赵康连忙扶起老者:“老人家言重了,守护四川,是我们分内之事。”
他看着周围欢呼的百姓,心中忽然明白,四川之所以被称为天府之国,不仅在于地利,更在于这片土地上的人。他们或许平时看似温顺,可一旦家园受辱,便会爆发出无穷的力量,就像这山间的竹子,看似柔弱,却能顶破岩石,坚韧不拔。
回到峨眉后,灭绝师太在全派弟子面前嘉奖了赵康,正式升他为内门弟子,传授了《九阴真经》残篇。这份荣耀,让赵康在峨眉的地位彻底稳固,连几位长老都对他客客气气。
但赵康没有骄傲。他知道,这场胜利只是开始。元廷绝不会善罢甘休,接下来的仗,只会更难打。
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经营四川的根基上。赵家的玻璃和香皂生意越做越大,赚来的银子除了支持峨眉,还用来资助各地的抗元义军,购买粮草和兵器;他让人在四川各地的险要处修建堡垒,囤积物资,一旦元兵大举进攻,便可成为互为犄角的防线;他还联络了四川境内的土司和山民,许以好处,让他们在必要时袭扰元兵的后方。
这些事做得隐秘而扎实,就像都江堰的堤坝,看似不起眼,却能在洪水来临时,护住整个成都平原。
这日,赵康正在查看各地送来的堡垒图纸,钱通兴冲冲地跑进来:“赵师兄,武当的宋大侠派人来了,说有好消息!”
赵康接过宋远桥的信,展开一看,脸上露出笑容。信中说,武当联合了襄阳、南阳的义军,在汉水大败元兵,暂时缓解了四川的压力,宋远桥还说,开春后想来四川看看,与他商议“以蜀为基,共图中原”的大计。
“好,好啊!”赵康将信递给旁边的静玄师太,“宋大侠肯来,说明我们的根基没白打。”
静玄师太看完信,眼中也满是笑意:“这都是赵师弟的功劳。当年郭祖师建立峨眉,就是希望能守住这四川的抗元火种,如今看来,总算要成了。”
赵康望向窗外,峨眉山的夜色宁静而深邃,远处的成都平原上,灯火如星。他知道,四川这块宝地,承载的不仅是地理的优势,更是无数百姓的希望。
守住这里,不仅是为了峨眉,为了赵家,更是为了在这乱世中,给天下人留下一块可以喘息、可以积蓄力量的土地。
而他,愿意做这块土地上的一块基石,坚硬,稳固,默默支撑着一切。
至于将来能否“进图中原”,他并不急于求成。就像四川的山水,千年不变,却总能在风雨中孕育出新的生机。他有的是耐心,一步一步,把这天府之国的根基,扎得再深一些,再牢一些。
毕竟,好戏才刚刚开始。
喜欢诸天从江湖开始请大家收藏:(m.20xs.org)诸天从江湖开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