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金顶的日出,是天下闻名的胜景。
天还未亮,赵康便已站在舍身崖边。崖下云海翻涌,如万顷波涛,远处的天际线泛起一抹淡淡的鱼肚白,带着清冷的寒意。他穿着一身单薄的练功服,迎着山风,静静等待着。
这是他从昆仑山回来后的第三个月。回到峨眉后,他依旧过着规律的生活,白天跟着静玄师太练剑,晚上在藏经阁研读典籍,偶尔下山探望父母。赵家添了个女儿,父亲赵员外乐得合不拢嘴,对他愈发宽松,只盼着他能在峨眉混个好前程。
而他,则在一本泛黄的《黄庭外景经》注解里,找到了关于“吸纳朝阳紫气”的法门。
注解是一位不知名的峨眉前辈所留,字迹娟秀,却透着一股洞悉世事的通透。上面说,天地初开,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沉为地,每日寅时三刻,朝阳初升,天地间会生出一缕“紫气”,此气至纯至阳,却又温润平和,最能滋养先天,是道家练气士梦寐以求的“天材地宝”。
“原来如此……”当时赵康看到这段注解,豁然开朗。
他想起岳不群的紫霞神功,那紫气虽然霸道,却带着几分刻意,远不如这天地自然生成的紫气纯粹。而吸星大法的源头——北冥神功,其最初的记载里,确实有“吸百川之流,纳天地之气”的描述,想来也是以吸纳天地灵气为主,只是后来被人曲解,才成了掠夺他人内力的邪功。
“前人的智慧,果然不容小觑。”赵康暗自感叹。
天边的鱼肚白渐渐染上绯红,一轮红日如挣脱束缚的火球,猛地从云海中跃出。刹那间,万丈金光刺破云层,洒在崖边,暖融融的,驱散了山间的寒意。
就在此时,赵康敏锐地感觉到,空气中多了一丝若有若无的奇异气息。那气息不同于天地灵气的驳杂,也不同于日月精华的清冽,它带着一种初生的蓬勃与温润,像初春的第一缕微风,像黎明的第一滴朝露。
“来了!”
赵康深吸一口气,按照《黄庭外景经》注解中的法门,凝神静气,双手结成一个简单的印诀——这印诀名为“紫气印”,看似普通,却能引导紫气入体。
他没有动用吸星大法的吸力,而是以一种近乎虔诚的姿态,敞开心神,任由那缕紫气顺着呼吸,缓缓流入体内。
紫气入体的瞬间,赵康只觉得一股温润的暖流从鼻腔涌入,顺着喉咙,淌入丹田。与他体内的阴阳二气不同,这紫气不带丝毫刚猛,也没有阴柔之韵,只有纯粹的“生”之气息,所过之处,经脉仿佛被温水浸泡,舒泰无比。
丹田内的纳虚葫轻轻震颤起来,主动将那缕紫气包裹其中。葫芦内的灵液泛起一圈圈涟漪,紫气与灵液交融,竟生出一种淡淡的金色光晕,比以往更加温润。
“果然有用!”赵康心中一喜。
他继续引导紫气入体,一次又一次,如同涓涓细流汇入江海。这过程很慢,慢到几乎让人察觉不到变化,但赵康却耐心十足。他知道,这朝阳紫气贵在精纯,而非数量,强行吸纳只会适得其反。
一个时辰后,红日已然升高,天地间的紫气渐渐消散。赵康缓缓收功,长长吐出一口浊气,气中带着淡淡的杂质,在晨光中清晰可见。
他握了握拳,只觉得浑身充满了使不完的力气,却又不显得浮躁,反而有种沉静的厚重感。内视丹田,纳虚葫内的灵液比之前更加莹润,阴阳二气在灵液的滋养下,流转得更加顺畅,甚至连经脉的壁障,都似乎变薄了几分。
“滋养身体,果然是一等一的宝物。”赵康喃喃自语。
以往他修炼,虽有纳虚葫净化真气,却总觉得身体与真气之间隔着一层薄膜,难以完全契合。但吸纳了朝阳紫气后,这种隔阂感淡了许多,仿佛身体与真气真正融为了一体,举手投足间,都带着一股自然的韵律。
接下来的日子,赵康每天都会准时出现在舍身崖,吸纳朝阳紫气。
他的坚持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起初,有弟子觉得好奇,也学着他的样子在崖边打坐,却什么也感觉不到,久而久之,便没人再理会他了。只有静玄师太,偶尔会在清晨的练武场上,远远望一眼舍身崖的方向,眼神若有所思。
赵康对此毫不在意。他沉浸在吸纳紫气、滋养身心的过程中,感受着身体的每一丝变化。
他发现,随着紫气的积累,自己的五感变得越来越敏锐。在竹林练剑时,能听到百米外虫豸爬行的声音;翻看典籍时,能看清书页上最细微的墨迹;甚至能闻到藏经阁老道人身上常年带着的墨香与药味混合的气息。
这并非内力强行提升的结果,而是身体在紫气滋养下,自然而然达到的“敏锐”,如同草木感知风雨,飞鸟辨别方向,纯粹而本能。
更让他惊喜的是,一阳指的进境也快了许多。
朝阳紫气虽不直接提升内力,却能让他对“气”的掌控更加精微。以往凝聚一阳指力时,总会有细微的真气逸散,如今有紫气调和,指力凝聚得更加凝练,威力也随之增长。一次练指时,他无意中一指戳在坚硬的青石板上,竟留下一个清晰的指印,深约一寸,边缘光滑,连他自己都有些惊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诸天从江湖开始请大家收藏:(m.20xs.org)诸天从江湖开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