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火锅,他还教他们做炒菜、炖肉。“省府的人嘴刁,不能光靠火锅撑场面。”曹林炒了盘“红烧肘子”,色泽红亮,肥而不腻,“这道菜用冰糖炒色,加老汤慢炖,得炖到筷子能轻松戳透才行。”
另一边,服务员的培训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曹林挑了十个年轻姑娘,都是聚宝市商户家的女儿,聪明伶俐,让她们学端菜、摆桌、迎客,甚至教了些简单的算术——“客人结账时,不能算错账;客人要添汤,得及时应声,不能让人家等着。”
“记住,来的都是客,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贩夫走卒,都得笑脸相迎。”曹林站在她们面前,语气严肃,“酒楼的招牌,一半靠菜,一半靠人。”
姑娘们学得认真,端着装满水的托盘练习走路,练得胳膊发酸也不吭声;对着镜子练习微笑,直到嘴角的弧度恰到好处。红月来看过一次,见她们穿着统一的青布围裙,动作麻利,说话轻声细语,忍不住赞道:“曹大当家这培训法子真新鲜,比省府酒楼的店小二强多了!”
与此同时,红月在省府的铺面也定了下来——在商业街的黄金地段,一栋三层的小楼,以前是家绸缎庄,地段好,面积大,足够装下几十张桌子。她让人把曹林画的装修图纸送过去,图纸上标着“大厅”“雅间”“厨房”“储物间”,甚至连每张桌子的位置、窗户的朝向都标得清清楚楚,还特意画了“收银台”,说要让账房先生在那里算账,一目了然。
“这图纸比省府最好的木匠画的还细致。”红月的父亲诸葛云天看过图纸后,对女儿说,“看来这曹林不仅会打仗、会种地,连做生意都有一套。你跟他合伙,爹放心。”
半个月后,第一批厨师和服务员培训合格,曹林让人给他们置办了新衣裳,厨师穿白色褂子,服务员穿青布衣裙,派了十个断云卫护送,跟着红月的车队往省府去。临行前,曹林特意叮嘱厨师头:“底料的配方不能外传,每次炒料都得你们几个亲自来,省府那边要是需要材料,让人回断云寨取。”
厨师头连连点头:“大当家放心,我们嘴严得很!”
送走车队,曹林站在寨门口,望着他们远去的方向。筑路队已经在断云寨到云州府的路段打下了第一根桩,水泥坊的烟囱冒着滚滚浓烟,聚宝市的火锅摊悄悄摆了出来,用的是简化版的底料,也引得食客排起长队。
他忽然觉得,这火锅里煮的不只是肉和菜,还有断云寨与省府的往来,有他和红月的信任,有北境与江南的交融。红汤翻滚间,煮的是日子,熬的是商机,而那签在纸上的盟约,就像锅底的老汤,越熬越浓,越熬越香。
秋风掠过聚宝市的幌子,带着火锅的香气飘向远方。曹林知道,用不了多久,省府的“云寨楼”就会飘起同样的香味,而那栋三层小楼里的烟火气,终将和断云寨的炊烟连在一起,在北境与江南之间,煮出一锅热腾腾的未来。
喜欢一个山寨的崛起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一个山寨的崛起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