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黑的小眼珠,越发转的伶俐,咿咿呀呀的娃娃音也越发响亮,尤其是听到爷爷的声音,那小眼睛转的更快当,小嘴儿不自觉的就弯起来。
谁来抱抱都爱不释手。
更别说爷爷蔚佑之了,每天都要抱抱他的蓝妮儿。
蔚蓝满月这天,人来的很多。
建福几个都是头一天回来的,同时带来的还有春英,春莲,建国邮回来的钱,是给蔚蓝的。
这次孩子们没有回来,因为不是周末。
但是,村里来送礼看孩子的却不少。
连西井老奶也来了,抱着蓝妮儿,老人家稀罕的不要不要滴。
蓝妮儿张着没牙的小嘴,看见西井老奶就笑了。
老奶说,“哎呦呦,这蓝妮儿对我一笑,我就有数了,我还能再活几年。”
周围的人就嘻嘻嘻的笑成一片。
老辈子人有个讲究,如果一个刚出生的小孩,对着上岁数的老人笑,那就说明这老人长寿,身体健康。
所以,有些老人总爱去看刚出生不久的孩子,逗着孩子笑笑,来验证自己的长寿。
蔚佑之让爱国好好记着,都谁来随了礼,都要统计好了。
一是为了算请客人数,好摆桌。
二是等人家家里有事好回礼。
爱国一一记下。
一统计吓一跳,人还真不少,超出预料。
除了本家的叔伯大爷、叔叔的,还有一些有来往的老亲戚。
其余的都是为了芳杏来的。
芳杏人本来就心善,也好说话。
嫁到新河村后,继续给人做衣服。
村里人条件有限,一般条件以上的人家,也就过年的时候或者换季的时候,实在没有衣服穿了,才扯块布,给家里的大人孩子做件衣服。
可有的人家一年到头也做不起一件新衣服。
芳杏嫁到蔚家,蔚家所有的亲戚,不论远近,本村的也好,外村的也罢,只要来找她,她都免费做,从来不收钱。
本村的其他人家,做件新衣服,该多少是多少,芳杏照价收钱。
要是改衣服,比如把大的改成小的,或者破了,缝缝补补的,芳杏从来也不收钱,不管是谁,都好脾气的给改好,或者补好。
有的老人,实在是连补都找不到布条,芳杏就翻翻找找的,找自己家的布条条,给老人填补好。
村里人很感激,都喜欢芳杏,也记着芳杏的情。
所以,小蔚蓝满月,对着芳杏来送礼的,光鸡蛋就收了三百六十个。
那个年代家家很穷,人情往来,往往都用鸡蛋或者饽饽表示。
鸡蛋一般都是送一把或者两把的,论把送。(一把就是十个)
饽饽是论个送,一般都是送六个。
饽饽收了六十六个。
这是除了本家还有亲戚以外的。
李翠儿又吃惊又眼馋。
这个刘芳杏还真会做人,咋就收了这么多礼呢?
这要是给爱民……。
想到这里,她打住了,明晃晃的这么多人,不好使,再一个她也不敢呐。
才挨打没多长时间,她记性还在。
但只能眼巴巴看着这些东西,进了刘芳杏的账,她又哪哪都不得劲。
气的她牙疼,是真疼,一会儿的功夫,眼看着腮帮子就肿起来了。
建福几个看的清清楚楚,二婶儿的腮帮子是看着那几篓子鸡蛋,肿起来的。
真是哭笑不得。
且不管李翠儿怎么样,大家该干啥干啥。
这次不用大嫂她们忙乎了,本村的涟庭上锅。
家里人就跟着打打下手,跑跑腿就行。
家里实在坐不下这么多人,蔚佑之商量支书,借大队部的屋子用,那里宽敞。
书记也来吃席,就在现场,一点儿问题也没有,书记立刻同意了。
还是洗三的那套程序,大嫂又做了指挥长。
分工利落,有条有理。
有人负责借桌椅板凳,有人负责借碗箸碟子,有人去打扫大队部,有人负责摆餐具。
家里原来在南墙根垒的两口锅也没有拆,用来炒菜。
南屋家的两口锅,用来煮面条,蒸米饭,煮红皮鸡蛋。
家里堂屋的两口锅,因为天热,尽量少用,留着替补。等哪边的锅不赶趟了,再征用。
人多力量大,村里不少有力气的小伙子,干活仔细的姑娘,都主动请缨上阵。
搬搬抬抬的,洗洗涮涮的,这群年轻人就包了。
大队部离着蔚家不远,走路不用三分钟就到了,夏天的菜也不怕凉,涟庭每做好一个菜,就吆喝一声。
这些年轻人各负其责,分分钟到位。
这样子一来,建福这一辈的真就解放出来,轻松老多了。
大嫂是总指挥,统管全局。
二嫂是副总指挥,左膀右臂。
春芳和春花是参谋长,负责上传下达。
男人们坐在阴凉处闲谈莫论,谈笑风生。
一切井井有条的进行。
不到十点钟,姥姥和舅舅坐着驴车来了。赶车的是姥姥村子里的车把式。
这是舅舅开林专门去大队借的,不白使唤,用二十个工分换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蔚蓝的心事请大家收藏:(m.20xs.org)蔚蓝的心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