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像是被点燃的火把,原本紧锁的眉头彻底舒展开,脸上露出难以掩饰的激动笑容,甚至忍不住挥舞了一下拳头,低声喊道:“太好了!太好了!果然没有猜错!”他反复默念着“破例”二字,越读越觉得意味深长——林舟是谁?是陆砚辞最信任的人,是替他处理所有版权事务的“代言人”,他能说出“破例”,绝不可能是一时兴起,背后一定经过了陆砚辞本人的默许,甚至是授意!这说明,陆砚辞本人已经动了“重新走进公众视野”的念头,而他的《归园田居》,恰好成了这个契机!
他瞬间明白了林舟的核心用意:要自然,不要刻意;要引导,不要逼问;要通过真实的生活场景,让陆砚辞在熟悉的氛围里慢慢放下防备,主动向观众展示自己的过往、才华与生活态度,而不是通过节目组的刻意挖掘、追问,把一场“记录”变成一场“猎奇”,让整个过程变得商业化、功利化,失去了节目本真的意义。
想通这一点,王磊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兴奋,立刻转身扑到书桌前,打开了那台陪伴他多年的笔记本电脑。电脑开机速度有些慢,屏幕上的进度条一点点挪动,他急得不停地点击鼠标,嘴里催促着:“快点!再快点!”直到屏幕亮起,他立刻点开了储存拍摄计划的文件夹——里面躺着一份早已定稿的《归园田居》云栖村篇拍摄方案。
他滑动鼠标滚轮,快速浏览着方案内容:“乡村运动会”(计划组织嘉宾和村民比赛拔河、踢毽子)、“厨艺大比拼”(让嘉宾用当地食材做菜PK)、“田间寻宝”(在稻田里藏道具让嘉宾寻找)……这些环节原本是为了增加节目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设计的,但现在看来,却显得格外刻意,甚至有些喧闹,很可能会打破陆砚辞习惯的宁静,引起他的反感,与林舟强调的“自然”背道而驰。
“不行,这些都得改!”王磊咬了咬牙,没有丝毫犹豫,果断选中这些游戏环节的文档,按下了删除键。屏幕上弹出“是否永久删除”的提示框,他毫不犹豫地点了“是”。紧接着,他新建了一个文档,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屏幕上渐渐浮现出一个新的板块名称——“山村生活课”。
他在板块说明里仔细写道:“1. 邀请节目嘉宾根据自身特长,在云栖村开设临时‘生活课堂’,内容不限,可涵盖书法、绘画、厨艺、音乐、农耕技巧等;2. 鼓励嘉宾以‘邻里交流’的名义,自主邀请陆先生参与课堂活动,或向其请教相关问题,禁止节目组干预邀请过程;3. 拍摄时,镜头全程隐蔽跟随,保持安静,不引导对话,不刻意特写,捕捉最真实的互动场景;4. 重点记录陆先生在参与过程中展现的专业能力(如书法笔锋、对艺术的见解)、生活态度(如对待农耕的细致),哪怕是一个微小的动作、一句不经意的点评,都需完整记录。”
写完后,他又反复读了三遍,觉得这个板块既符合“自然交流”的原则,又能顺理成章地创造嘉宾与陆砚辞接触的机会——比如黄垒擅长厨艺,可以邀请陆先生品尝家常菜,聊聊食材的处理;如果有擅长书法的嘉宾,更能直接与陆先生探讨书法技巧,让他自然展露笔锋。这完全契合了林舟“顺其自然”的要求,甚至能让观众通过这些日常互动,更立体地认识陆砚辞,而不是单纯的“身份揭秘”。
紧接着,他打开工作群,手指在屏幕上敲击,发出一条紧急通知,语气严肃而坚定:“各位同事,紧急通知!从即刻起,所有拍摄团队注意:1. 所有关于陆砚辞先生的拍摄素材,无论时长、有无台词、是否清晰,均需单独建立加密文件夹,命名为‘YL素材-重点’,每段素材末尾需标注拍摄时间、场景及内容概要;2. 重点捕捉能体现其专业技能、生活态度的细节,例如:写字时的手腕动作、对农具/食材的处理手法、对艺术/生活的随口点评、与村民交流时的神态等,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严禁遗漏;3. 剪辑组需安排专人负责该文件夹素材的整理与备份,后续剪辑时,这些素材将作为核心内容重点打磨,具体用途后续统一说明。”
消息发出后,工作群里瞬间炸开了锅:
“!!!王导这是要搞大事情啊?陆先生的素材这么重要?”
“‘YL素材’?YL是哪位?难道是陆先生的名字缩写?”
“之前就觉得陆先生不简单,现在看来是真有料!”
“收到!保证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群里的成员纷纷回复“收到”,并好奇地追问原因,甚至有人私信王磊打探消息,但王磊都没有回复,只是在群里补充了一句:“具体情况后续会统一说明,现在请大家严格按要求执行,这关系到节目的最终效果,辛苦各位!”他知道,现在还不是公布真相的时候——一来要保护陆砚辞,避免消息提前泄露引起骚动;二来要等到“时机成熟”,让揭秘的过程更具感染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文娱:我的十年隐居藏着文娱半壁请大家收藏:(m.20xs.org)文娱:我的十年隐居藏着文娱半壁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