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后整训:铁腕整肃补战力
1940年6月,鄂西宜昌外围的101军驻地,蝉鸣聒噪地回荡在阵地上。经历枣宜战役与长途驰援,部队虽士气高昂,却也显露出疲态——兵员减员近三成,装备损耗过半,不少新兵刚上战场就牺牲,训练不足的短板暴露无遗。林文澜站在练兵场的高台上,看着下方正在操练的士兵,眉头紧锁。
“军长,这是各师伤亡与装备损耗统计。”林文斌捧着一份报表快步走来,语气沉重,“1师3团只剩半个团的兵力,2师反坦克武器几乎打光,特种作战营也有十几名骨干伤亡。”
林文澜接过报表,指尖划过密密麻麻的数字,眼神愈发坚定:“伤亡可以补,装备可以要,但战斗力不能等。从今天起,全军进入为期三个月的整训期,务必在秋季前恢复战力!”
他随即推出三项铁腕举措:
? 精准扩员:在鄂西、湘北一带招募新兵,优先吸纳有战斗经验的退役军人与猎户,由各师老兵带队训练,避免新兵直接上战场“送死”;
? 强化训练:制定“三三制”训练计划——每日三小时体能、三小时战术、三小时武器操作,林文澜每日亲自巡查训练场,发现训练敷衍者,连长就地撤职;
? 战场复盘:组织各级军官召开战评会,复盘枣宜战役与驰援战斗中的战术失误,尤其针对日军装甲部队的应对策略,让王小虎带领特种作战营演示敌后爆破战术。
训练场上,王小虎正带着特种作战营演示美式反坦克战术。他亲自操作巴祖卡火箭筒,一发火箭弹精准命中模拟坦克的装甲板,炸出一个大洞。士兵们看得热血沸腾,纷纷围上来请教。林文澜站在一旁,满意地点头——这正是他想要的效果,让先进战术快速在全军普及。
针对装备短缺的问题,林文澜多次致电重庆军委会与第五战区长官部,措辞恳切却态度坚决:“101军肩负鄂西防御重任,装备不足恐难御敌,恳请速拨美式装备,以固国防!”同时,他派林文斌亲赴重庆,面见军政部官员,陈述部队战功与困境。
功夫不负有心人。7月初,第一批美式装备运抵驻地——包括50挺M2重机枪、30具巴祖卡火箭筒、10门75毫米反坦克炮,还有足量的子弹与炸药。当士兵们看到崭新的装备,欢呼声震彻营地。林文澜当场下令:“各师立刻组织骨干学习新装备操作,一周内形成战斗力!”
二、扩编升级:锐旅扩容成劲旅
随着兵员补充与装备到位,林文澜开始着手部队扩编。1940年7月中旬,他向重庆军委会提交《101军扩编计划书》,提出将现有两师一旅扩编为三师两旅,新增炮兵旅与反坦克独立团,特种作战营扩编为特种作战团,全军兵力从3万扩充至5万,打造一支具备攻坚与防御双重能力的劲旅。
计划书递交后,林文澜并未坐等批复,而是提前展开筹备:
? 架构搭建:以原1师为基础,拆分补充新兵,组建1师、4师;原2师扩编为2师、5师;独立旅扩编为独立1旅、独立2旅;将特种作战营与各师侦察连整合,组建特种作战团,王小虎任团长,张彪任副团长;
? 人才调配:从战功突出的基层军官中提拔团长、营长,邀请美军顾问与王小虎共同培训军官,重点教授协同作战与特种战术;
? 阵地建设:在鄂西防线构筑纵深防御工事,修建反坦克壕与隐蔽火力点,将新装备部署在关键阵地,形成交叉火力网。
8月初,重庆军委会批复下达——同意101军扩编方案,并将其纳入“1940年攻击军序列”。所谓“攻击军”,是国民政府为提升军队战力组建的精锐部队,配备最优装备与充足补给,肩负主动攻击日军的重任,全国仅十余支军队获此殊荣。
接到批复的那天,林文澜召集全军军官在驻地广场召开誓师大会。他站在高台上,手中高举军委会批复文件,声音洪亮:“弟兄们!101军已正式纳入攻击军序列!这是国家对我们的认可,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从今日起,我们不再只是防御之师,更是要主动出击、痛击日军的锐旅!”
台下官兵群情激昂,齐声高喊:“主动出击!痛击日军!”欢呼声中,王小虎带领特种作战团士兵列队走过广场,他们身着美式迷彩服,手持狙击步枪与火箭筒,步伐整齐,气势如虹——这支年轻的特种部队,已成为101军最锋利的尖刀。
扩编后的101军,战斗力大幅提升。9月上旬,日军第39师团一部偷袭鄂西防线,林文澜下令特种作战团迂回敌后,炸毁日军弹药库,同时命令1师、2师正面反击。战斗仅持续四小时,日军就狼狈溃退,101军以极小伤亡歼灭日军千余人,缴获大批武器装备。此战过后,101军“攻击劲旅”的名声在第五战区传开,日军也对这支扩编后的部队忌惮三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请大家收藏:(m.20xs.org)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