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红军的侦察兵频繁出现在赣州城周边,但每次都被城墙上的士兵发现,只能远远地观察,不敢靠近。林文澜知道,红军正在收集情报,准备发起新一轮的进攻。他没有放松警惕,每天都在城墙上巡查,检查防御工事的情况,督促士兵们进行训练。
这天,林文澜正在查看新兵的射击训练,突然接到了师部发来的电报。电报里说,日军近期在华北地区蠢蠢欲动,可能会发动大规模进攻,师部需要抽调一部分兵力北上支援,让林文澜做好准备,随时可能调走援军一营。
林文澜看完电报,脸色变得凝重起来。他立刻找到李刚,将电报的内容告诉了他。
“师部要调我们一营北上?”李刚惊讶地说,“现在赣州城正面临红军的威胁,要是我们一营调走了,仅凭33团和民团,很难守住赣州城。”
林文澜点了点头,语气沉重地说:“日军是国仇家恨,北上支援是必须的。但赣州城也不能丢,咱们得想办法在一营调走之前,进一步加强赣州城的防御。”
两人商量了一夜,制定了一套应对方案。第二天一早,林文澜就召集了所有军官和民团负责人开会,将师部的命令和两人制定的方案告诉了大家。
“......所以,在一营调走之前,咱们要做三件事。第一,再加固两道战壕,将赣州城的防御圈扩大;第二,对民团进行系统的军事训练,让他们能独立承担一部分防守任务;第三,在赣州城周边的村镇建立情报站,及时掌握红军的动向。”林文澜语气坚定地说,“大家有没有信心完成?”
“有!”在场的所有人齐声回答,声音响亮,回荡在大堂里。
随后,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士兵和乡亲们再次投入到加固战壕的工作中,这次他们不仅挖了两道新的战壕,还在战壕里设置了陷阱,用尖木和铁丝网制作了障碍物。同时,林文澜挑选了一批经验丰富的军官,对民团进行军事训练,从基本的射击、刺杀,到防守战术,都进行了系统的讲解和训练。
民团成员们学习很刻苦,虽然他们大多是农民,没有受过专业的军事训练,但每个人都很认真。张老汉已经六十多岁了,却依然坚持参加训练,每天和年轻人们一起练习射击、刺杀,身上的衣服被汗水浸湿了一遍又一遍。
“老叔,您这么大年纪了,就别这么拼了。”林文澜见张老汉累得直喘气,忍不住劝道。
张老汉擦了擦汗,笑着说:“林团长,我虽然年纪大了,但还能扛枪打仗。只要能守住赣州城,保护乡亲们,这点苦不算什么。”
在建立情报站方面,林文澜挑选了一批可靠的村民,让他们在赣州城周边的村镇里收集红军的情报。这些村民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熟悉当地的情况,很容易就能混进红军活动的区域,收集到有用的情报。
几天下来,情报站就传来了不少消息。有的说红军正在调整部署,将主力转移到了赣州城的西门外;有的说红军从其他地方调来了重武器,可能会对赣州城发起炮击。林文澜根据这些情报,及时调整了防御部署,将更多的兵力和武器调到了西门,同时在城墙上搭建了防空掩体,防备红军的炮击。
就在各项工作顺利推进时,师部发来的调令到了,要求李刚带领一营在三天后出发北上。接到调令后,林文澜和李刚都有些不舍,但军令如山,两人只能抓紧时间做好交接工作。
“林团长,我走之后,赣州城的防守就全靠你了。”李刚拍着林文澜的肩膀,语气里满是担忧,“红军的兵力比咱们多,还有重武器,你一定要多加小心。”
林文澜点了点头,眼神坚定地说:“李营长,你放心,我一定会守住赣州城。等你在华北打跑了日军,咱们再回来一起喝酒。”
三天后,李刚带领一营离开了赣州城。林文澜带领33团的士兵和民团成员们在城门口送行,看着一营的队伍渐渐远去,直到消失在视线里,林文澜才转身回到城里。
他知道,接下来的日子会更加艰难,但他没有退缩。他站在赣州城头,望着远处的群山,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守住赣州城,保护好城里的百姓,等援军回来,等抗战胜利的那一天。
喜欢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请大家收藏:(m.20xs.org)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