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澜心里一暖,举起酒杯:“方团长,您是前辈,我还有很多要学的。以后还请您多指点。”
两人正喝着,李副官匆匆跑进来:“团长,副团长,师部来电,说红军的一支小部队在九江附近活动,让咱们团派一个营去搜剿。”
方靖立刻站起来,走到地图前:“红军的哪支部队?有多少人?”
“师部说不清楚,只知道大概在东边的黄老门一带,人数不多,可能是运输队。”李副官回答。
方靖皱了皱眉:“黄老门一带全是山区,地形复杂,红军又熟悉地形,不好打。”他看向林文澜,“你怎么看?”
林文澜走到地图前,指着黄老门说:“黄老门虽然地形复杂,但有一条河从山里流出来,红军要是运输物资,肯定会走河边的小路——毕竟挑着重担,走山路太费劲。咱们可以派一个连守住河口,再派两个连从两边的山包绕过去,形成夹击之势。另外,咱们可以找当地的老乡当向导,他们熟悉地形,能帮咱们找到红军的踪迹。”
方靖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以前咱们搜剿红军,总找不到路,要是有老乡当向导,就省事多了。”
“我去联系老乡。”林文澜自告奋勇,“之前搞‘乡土训练’的时候,我跟黄老门附近的几个乡绅打过交道,他们愿意帮咱们。我现在就去打电话,让他们帮忙找几个熟悉地形的老乡。”
当晚,一营在营长的带领下出发,林文澜跟着一起去——他想亲自看看,自己的战术能不能管用。出发前,方靖拍了拍他的肩膀:“小心点,红军虽然人少,但很狡猾。”
“放心吧,方团长。”林文澜敬礼,“我会跟一营的同志配合好,争取把红军的运输队截下来。”
部队走到黄老门附近时,天已经亮了。林文澜联系的老乡也到了——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农,叫王大爷,在黄老门山里住了一辈子,哪里有小路,哪里有山洞,都一清二楚。
“王大爷,麻烦您带我们去河边的小路。”林文澜递给他一袋米,“这是一点心意,谢谢您帮忙。”
王大爷接过米,笑着说:“长官客气了,红军来了抢我们的粮食,你们来了保护我们,我们当然愿意帮忙。”
跟着王大爷,部队很快找到了河边的小路。林文澜让一连连长带部队守住河口,二连和三连分别从左右两边的山包绕过去,自己则跟着一营营长在中间接应。
等了大概两个小时,远处传来了脚步声。林文澜趴在草丛里,借着树叶的缝隙一看——果然是红军的运输队,大概二十多个人,挑着十几个竹筐,正沿着河边的小路走过来。
“等他们走到中间,再动手。”林文澜对营长说。
等红军的运输队走到包围圈中间,林文澜大喊一声:“打!”
两边的山包上立刻响起了枪声,红军的运输队慌了,想往山里跑,却被河口的一连拦住了。没几分钟,战斗就结束了——红军的运输队没带多少武器,大部分人都投降了,只有少数几个人跑了。
士兵们打开竹筐一看,里面全是药品和布匹——这是红军从外地运来的急需物资。营长高兴坏了,拍着林文澜的肩膀说:“副团长,还是你有办法!要是按以前的法子,咱们肯定找不到红军的运输队。”
林文澜笑了笑:“还是老乡帮忙,还有大家配合得好。咱们赶紧把物资和俘虏送回团部,向方团长报喜。”
回到团部,方靖看着缴获的物资,笑得合不拢嘴:“好!好!这次不仅缴获了物资,还没损失一个人,师部肯定会表扬咱们!”他立刻写了战报,上报师部,还特意在战报里提到了林文澜的功劳:“林副团长提出‘借力老乡、夹击河口’的战术,成功截获红军运输队,功不可没。”
师部很快就来了嘉奖令,不仅给33团记了一功,还奖了五百块大洋。方靖把奖金分给了参与搜剿的士兵,还特意给林文澜留了一百块:“这是你应得的。”
林文澜却把奖金退了回去:“方团长,这次能成功,是大家的功劳,我不能独吞。不如把这一百块大洋用来改善伙房,给士兵们加几顿肉,让大家高兴高兴。”
方靖愣了一下,随即点头:“好!就按你说的办!”
消息传开,士兵们更佩服林文澜了。以前大家都觉得他是“南京来的关系户”,现在却都愿意跟他亲近——训练时他跟大家一起练,吃饭时他跟大家一起吃,还帮大家解决了住宿和伙食问题,打了胜仗还不抢功。连最开始不服气的赵大虎,都成了林文澜的“铁杆粉丝”,每次训练都主动配合他。
1935年11月,江西的天气越来越冷。师部下达命令,让18军各团进行冬季大练兵,月底进行考核,成绩最好的团,能获得“剿匪模范团”的称号,还能得到额外的装备补充。
方靖把林文澜叫到办公室,表情严肃:“这次考核很重要,咱们33团在11师里,训练成绩一直中等,要是能拿到‘剿匪模范团’,不仅能得到装备,还能让兄弟们脸上有光。你负责训练,得拿出点真本事。”
“方团长,您放心。”林文澜拿出早就准备好的训练计划,“我根据冬季的天气和地形,制定了‘耐寒训练’‘夜间侦察’‘山地进攻’三个重点科目。另外,我还想搞个‘士兵比武大赛
喜欢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请大家收藏:(m.20xs.org)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