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禩处置完这批人,便宣布散宴。这些官员们如蒙大赦,躬身行礼后匆匆离去,偌大的后院很快只剩胤禩与胤禵二人。胤禩站在台上,望着官员们仓皇离去的背影,眼底闪过一丝锐利——这些人有一些能用,有一些人是其他皇子的人,还有一些人隐藏的很深。这京畿周围的官员不同地处偏远的地方官,他们的影响大都可以触达紫禁城里的各个达官贵人,这些人都是各皇子争相拉拢的对象。
为什么赫寿一开始就想推出河道总督张鹏翮,用他来开刀呢? 因为康熙爷上一次南巡,这姓张的点背,刚好遇到康熙巡查河道,这通惠河被痛斥为治理不当的典范。他张总督难辞其咎,为康熙不喜,此次拿来开刀正好可以投皇帝的喜好,再来也可以震慑地方,为后面的操作铺垫——其实康熙内心也是这么想的,他也认为这样做是最合适的。
康熙晚年吏治腐败是为什么?正是因为他这个皇帝倾向于无为而治,纵容地方官员贪婪无度,从而到了后期上下官员几乎是无官不贪。
说回现在,胤禩在通州的目的大致已经完成了,他此次得银不少,粮草众多,就等着黄河泛滥,他能够利用这些东西反将四爷一军。
而这一切,另一个人,赫寿看在眼里,八爷像是完全变了一个人,他每一步都走得稳准狠,与他印象中那个“温和宽厚,贤名”的八贝勒判若两人。赫寿心头满是震惊,他康熙是亲戚关系,早年也曾在京城与众皇子打过交道,八贝勒虽有贤名,却总少了几分果决,可今日看来,旬月之间,这位八爷竟像换了个人般,手段凌厉,步步为营,环环相扣,滴水不漏。
他虽猜不透八爷要做什么,却清楚地知道,此刻已是他唯一的投诚机会。赫寿出身满洲正黄旗赫舍里氏,与康熙的原配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同属一族,论起辈分,他还是孝诚仁皇后的侄子。早年凭借扎实的学识入了国子监,后因一手好字被康熙看中,选入南书房当差。康熙三十五年,他随驾亲征噶尔丹,在军中专管文书记录,因做事严谨、从不出错,深得康熙信任,随后一路外放,从知府做到漕运总督,虽无惊天功绩,却也从未出过大错——康熙看重他的,正是这份“稳”与“忠”。
这些年,皇子们争夺储位的风波愈演愈烈,赫寿身为手握实权的地方大员,自然成了各方拉拢的对象。八爷曾派人送过厚礼,四爷胤禛也递过话,甚至太子胤礽都私下召见过他。可赫寿始终揣着明白装糊涂,对谁都客客气气,却从不明确表态——他心里清楚,自己的主子只有一个,那就是当今皇上康熙。以前的八爷或许觉得,凭着他的贤名和几次书信往来,赫寿就是“八爷的人”,可这想法错得离谱,赫寿从未真正依附过任何一位皇子,他要的,是能保自己安稳退休、家族平安的靠山。
可今日见了八爷真正的手段,赫寿的心思彻底变了。那个“八贤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果断、英明的皇子。如今高鹏倒了,张鹏翮被抓,通州官场尽在胤禩掌控之中,自己若再抱着“中立”的念头,迟早会被清算。与其等着被人拿捏,不如主动投靠——或许跟着这位脱胎换骨的八爷,才是眼下最正确的选择。
当天夜里,月上中天,驿馆四周的士兵仍在巡逻,灯笼的光在夜色中摇曳。赫寿换上一身素色长衫,只带了一个贴身随从,悄悄来到后门。他让随从在外等候,自己则对着守门的士兵躬身道:“烦请小哥通禀一声,漕运总督赫寿,有要事求见八贝勒爷,绝无恶意。”
士兵不敢怠慢,连忙进去禀报。没过多久,青砚快步走出来,对着赫寿拱手道:“赫大人,我家主子请您进去。”
赫寿跟着青砚走进驿馆,穿过庭院,来到西厢房。屋内只点了一盏油灯,胤禩坐在桌边,手里拿着一本书,见他进来,抬眼道:“赫大人深夜来访,可是有急事?”
赫寿反手关上房门,走到桌前,没有落座,而是直接“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对着胤禩磕了三个响头,声音恭敬却坚定:“下官赫寿,愿追随八爷左右!日后八爷指哪,下官便打哪,若有二心,甘受天打雷劈!”
胤禩放下书本,看着跪在地上的赫寿,没有立刻叫他起身,反而淡淡问道:“赫大人,你是皇上信任的老臣,这些年在皇子之间始终保持中立,怎么今日突然想通了,要追随我?”
赫寿抬起头,脸上没有丝毫慌乱,眼神坦诚:“八爷明鉴,下官以前不投靠任何一位皇子,是怕站错队,连累家族,也辜负皇上的信任。可今日见八爷在宴会上的手段,下官才明白,八爷已非昔日可比——您有手段,更有担待,跟着您,不仅能保下官自身平安,更能让下官为朝廷、为百姓做些实事。”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而且下官知道,八爷此次来通州,绝非只为查漕运案。您要那么多钱粮,定有大用。下官掌管漕运多年,熟悉漕运沿线的粮库、码头,也认识不少地方官员,若八爷肯收留,下官愿将这些资源悉数奉上,助八爷成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八阿哥,看我推翻雍正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八阿哥,看我推翻雍正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