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三体》的故事才刚展开,尚未完全铺开宏大格局与高维哲思,
但也不至于输给《飞向月球》吧?
更何况《流浪地球》与《人工智能》可是压轴之作,
一个只排第五,另一个仅列第七。
何雨柱实在摸不透这届读者的心思。
不过他对投票结果倒很满意,
这说明其他作者——包括副刊上多数投稿——都获得了读者的认可。
《科幻世界·飞》不必像他前世那位童话大王般仅靠一人独撑。
文抄公这种事,何雨柱做一次也就够了。
若几十年后,大刘真找上门来,
质问为何始终活在他何雨柱的开创者阴影下,
他还真不知如何作答。
两周过去,
《科幻世界·飞》杂志已步入正轨。
第四期销量出炉,稳定在三千多万册。
何雨柱估摸这已是巅峰,再想突破难上加难:
一来科幻杂志受众本就有限,
二来五分钱的定价对许多人仍显高昂。
但何雨柱创办杂志本不为销量,即便热卖他也分文不取。
几十年后回首,这段时日最赚钱的举措,
恐怕是为存放读者来信购买的四十多间宅子。
待这些房屋堆满后,
何雨柱早已征得杨厂长同意——
只要杂志社需要,轧钢厂将继续出资购房收纳投稿。
杂志社运转平稳后,
何雨柱将日常事务交由罗永建与娄晓娥打理,
只遇要事或难题时才需请示。
罗永建的加入尤为关键,
他勤恳投入,令何雨柱得以安心退居幕后。
连日忙碌确实让他倍感疲惫。
此外,刘岚与冉秋叶成长迅速——
二人本在各自领域天赋出众,
借由杂志销量暴涨的机遇,
经高强度锤炼后皆获益良多。
最令人意外的是三大爷阎埠贵。
本不被看好的他,竟格外胜任审稿工作。
阅稿速度远超何雨柱,且心思缜密。
那份精于算计的脾性,反成审稿优势:
他会从情节、人物、创意等维度细致评分,
综合得出总分择优录用。
此法高效且不易埋没潜力佳作。
观察数日后,何雨柱直接提拔他任审稿组长。
小组扩充至十人,
阎埠贵终成管着十余下属的小领导,
每日干劲十足,逢人便叹事务繁忙。
二大爷刘海中见阎埠贵整日意气风发,满心不是滋味。
他跟随李副厂长不仅油水稀薄,
在厂里更无人正视,反不如从前当七级锻工时——
至少还有学徒恭敬相待。
如今保卫科仍只他孑然一人。
郑长龙科长和他手底下的人至今还躺在医院里。
随着《飞》这本杂志的销量不断攀升,杂志社在轧钢厂的地位也日益重要。
李副厂长已被渐渐排挤到权力边缘。
如今杨厂长几乎不再过问这位二把手的事务。
只将一些别人不愿沾手的琐碎工作交给他处理。
李副厂长心中愤懑,却又无可奈何。
眼下何雨柱正得势,而两人向来不合。
杨厂长心里清楚,该站在哪一边。
108乱搭乱建(5/5,求自定,拜谢)
终于从繁忙的工作中脱身,何雨柱这几天得以回到四合院居住。
何雨水很是开心,又能尝到哥哥这位特级厨师的手艺。
何雨柱虽然多日未下厨,但手艺丝毫未退,做出的菜肴依旧令人回味。
“柱子,你瞧瞧,这院子现在成什么样子了!”
何雨柱刚推着自行车走进内院,就被一大爷易中海拦住了。
易中海气愤地向何雨柱抱怨:当初临时搭建的棚子非但没拆,反而改成了砖瓦房。
原本干净雅致的四合院,如今被各家乱建的瓦房割裂得七零八落,活像后来的城中村。
何雨柱这几天回来,看着这些瓦房也觉得碍眼。
不仅遮挡采光,连推自行车都不如从前方便。
院里的人总爱占便宜,尤其是二大爷刘海中和三大爷阎埠贵。
两家各搭了三间瓦房,还互相较劲。
你建一间,我就非要盖一栋。
更过分的是,他们还在瓦房旁另建厨房。
何雨柱以前最多搭个塑料棚当厨房,只因他的屋子在最里侧,不影响旁人。
而刘海中与阎埠贵根本不管这些,搭建的房子都快堵到别家门口了。
“一大爷啊,”何雨柱看着易中海,“您跟我说这些也没用。”
“您才是院里的一大爷,您直接让他们拆了不就行了?”
易中海急道:“我怎么会没说!”
“我跟二大爷说,他说三大爷家拆他就拆。”
“我去找三大爷,他又让我先劝二大爷家拆。”
“你说,我能怎么办?”
面对这两个耍无赖的,易中海束手无策。
“那就凉拌呗。”何雨柱摊手,并不想掺和这事。
他心想,这院子能住就住,不能住就另买一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四合院:我的签到能当爷请大家收藏:(m.20xs.org)四合院:我的签到能当爷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