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思路清晰,没有空泛的承诺,只有基于现实的解决方案。霍聿枭看着他专注勾画的侧脸,眼底的焦躁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安心 —— 这个男人,总能在最混乱的时候,找到破局的钥匙。
“我让兵工厂明天一早把所有钢材的参数送来,包括耐压值、韧性数据。” 霍聿枭按住他的手,语气带着孤注一掷的信任,“从现在起,兵工厂的机床、原料、工匠,全听你调遣。我要的不是完美的武器,是能在十天内送上前线、让弟兄们少流血的东西。”
这不是命令,是将整个北疆防线的希望,托付给了沈未央。
沈未央抬眼,迎上他的目光,郑重地点头:“好。十天,我给你能用上的东西。”
接下来的十天,砺锋苑和兵工厂成了连轴转的战场。沈未央几乎没合过眼,白天在车间里指导工匠调整模具,晚上在实验室里计算破片角度 —— 预制破片槽要设计成 45 度角,才能让爆炸时的碎片覆盖范围最大;引信的延迟时间要校准到 3 秒,既给士兵投掷的时间,又不会被敌人扔回来;掷弹筒的炮管要用两层钢材嵌套,增强耐压性,炮架则用铸铁,减轻重量方便携带。
遇到难题时,他也会烦躁 —— 比如第一次试制的掷弹筒炸了膛,炮管弯成了麻花;比如改进后的手榴弹装药太多,引信不稳定。可每次看到霍聿枭送来的前线战报,看到 “俄军又增派一个炮兵连”“桦树村附近发现新的碉堡”,他就咬着牙重新计算,直到找到问题所在。
霍聿枭每天再忙,也会抽半个时辰去兵工厂。他不打扰沈未央,只是站在车间外,看着他穿着沾满油污的短褂,和工匠们一起调试掷弹筒,看着他蹲在地上,用粉笔在石板上画公式,看着他因为成功而露出的、极浅的笑容。那一刻,他觉得所有的压力都有了落点 —— 有沈未央在,再难的局,似乎都能破。
第十天清晨,第一批改进型手榴弹和掷弹筒被送到了试验场。阳光刚爬上地平线,霍聿枭亲自带队测试 —— 士兵将手榴弹装进掷弹筒,拉响引信,“嘭” 的一声,手榴弹飞向三百米外的模拟碉堡,炸开的碎片像暴雨般砸在碉堡的木板上,瞬间穿出密密麻麻的孔洞;另一组测试中,改进型手榴弹落在堑壕模型里,爆炸的冲击波掀翻了沙袋,预制破片覆盖了整个堑壕区域。
“好!太好了!” 张师长看得眼睛发亮,忍不住拍了拍手,“有这东西,弟兄们就能在堑壕里跟毛子硬碰硬了!”
霍聿枭走到沈未央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力道比平时重了几分,眼底满是赞许:“辛苦你了。有这些,北疆的防线,能守住。”
沈未央却没露出太多喜悦,他看着试验场上散落的弹片,眉头微蹙:“这只是权宜之计。掷弹筒的射程只有三百米,比俄国人的机枪射程还近;手榴弹的威力,也打不穿他们的装甲列车。真正要赢,还是得有自己的钢铁厂、自己的机床厂 —— 从矿砂到炮管,从图纸到成品,我们得有完整的产业链,不然永远只能被动应对。”
霍聿枭闻言,深深地看着他,目光悠远而坚定。紧紧握住沈未央的手。他的掌心带着常年握枪的薄茧,却异常温暖:“会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一种开创未来的决心,“等打完这一仗,我们就开始,建设我们自己的,真正的兵工厂,不,是工业基石。”
他的目光望向北方,那里的天空还笼罩着战争的阴云,却透着一丝未来的光亮:我们一起,把奉垣,把整个北地,建成真正的工业根基。”
沈未央看着他眼底的坚定,心中涌起一股热流。他回握住霍聿枭的手,指尖相扣,力道坚定:“好。我们一起建。”
北疆的风还带着血腥味,可两人握紧的手心,却透着对抗风暴的勇气。—— 血债要偿,更要为千万人,拼出一个不再任人宰割的明天。
喜欢穿到民国当庶子,我靠科学撩少帅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到民国当庶子,我靠科学撩少帅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