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 11节
重庆解放碑的前世今生
/
我的元小说《乌江绝恋》女主角姚倩倩,第一男主角田红兵,第二男主角刘哲这几个虚构人物的诞生与重庆城解放碑时间空间有重要的神秘牵连。甚至都与一个叫做国泰大戏院的地方有奇怪的隐秘瓜葛。
双脚。一步一步。一坎一坎。24岁的黄老呆的双脚一步一步又一坎一坎行走在重庆城解放碑区域的弯弯折折的小街小巷里。思绪。一缕一缕。一波一波。24岁的黄老呆的思绪一缕一缕又一波一波穿越在重庆城解放碑天空错错杂杂的时间空间里。24岁的黄老呆这个青年人,这个八十年代初期的中国青年人,正在做着作家梦的文学青年人,他自诩为自己是按照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大师萨特先生的存在主义思想作为他的人生教条来规划他的人生存在价值的青年作家。他觉得自己不年轻了,他在构思小说《乌江绝恋》的年龄是24岁。他所崇拜的中国着名剧作家曹禺写出光辉灿烂并成为中国文学经典的年龄也才23多岁。黄老呆一边走一边想当年抗战时期曹禺也曾来过重庆吧,曹禺的戏剧《雷雨》也曾在重庆的一个大戏院上演吧。而且,那个上演过曹禺《雷雨》的大戏院也曾上演了一出轰动一时爆炸整个重庆城的历史话剧《屈原》。创作话剧《屈原》的文学大家叫郭沫若。我从小就从一本旧杂志看到,1942年4月3日, 郭沫若新编历史剧《屈原》在重庆演出。首演的地点就叫国泰大戏院。当时是由中华剧艺社推出的。该剧从创作、排练到公演,一直得到周恩来和南方局以及《新华日报》的指导和支持。《屈原》创作于全民族抗战的相持阶段,它以艺术的形式对古代诗人屈原的刚毅性格、崇高抱负、家国情怀进行了生动演绎,歌颂了其爱国主义精神,并通过以古讽今的艺术手法,巧妙地鞭挞了抗战中的投降主义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倾向。《屈原》的公演,在重庆和国统区引起极大轰动,也鼓舞了国统区人民坚持抗战到底的信心。曹禺,郭沫若,还有老舍,都是我黄老呆崇拜的戏剧大家。我少年时代,经常躲在一个我母亲工作的县城政协单位的小图书室里面,在昏暗的灯光下,观看大量的旧报纸,旧杂志,旧书籍,旧画报,旧剧本。其实这些东西也就是五十年代出版发行的,但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当成封资修东西,甚至是毒草,牛鬼蛇神的反动资料加以无情批判,销毁。我这个从小喜欢读书的少年人,那个荒诞岁月没有什么书籍可以阅读的孩子,就躲在长江边那个小县城政协图书室里偷偷的阅读,狂看,也就说在那个小小的图书室里,我看到了曹禺的话剧剧本《雷雨》,我看见了郭沫若话剧剧本《屈原》。当然啦,我还看见了无数的被单位封存的小说,戏剧剧本,大量的五十代出版的画报。或许,我的文学之梦,我的戏剧之梦,就是从小县城政协那个狭小的图书室开始培育的吧。我的作家梦就是从那一大堆被叫做封资修的书籍资料里诞生的吧。所以,我就把我从小认识的一些人,所看到的一些事情,经历的一些历史过程,在肚子里构思出小说来了。所以,我就诞生了想写《乌江绝恋》这部长篇小说来了。
黄老呆从少年时代就知道那个大戏院叫国泰大戏院。那个叫国泰大戏院就应该在解放碑的哪个地段哪条街上吧。
黄老呆一边走一边寻找那个叫国泰大戏院的地点。他东瞧瞧西看看。国泰大戏院你在哪里?那个曾让郭沫若的五幕历史大剧连续上演了17天,据说当时重庆有30多万观众观看了这部历史剧的国泰大戏院你在哪里?那个抗战时期重庆陪都文化标志性事件发生的地点国泰大戏院你在哪里啊?
走啊走啊,逛啊逛啊,我来到解放碑名叫和平电影院的门口。哦呵,哦呵!哎呀呀,原来重庆解放碑和平电影院的旧址就是国泰大戏院。国泰大戏院就是现在这个叫和平电影院的地方。它的名字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曾改名叫东方红电影院呢!我心想历史嬗变的印痕随着时代变迁水波起舞。
我终于来到了解放碑和平电影院门口,我终于找到了国泰大戏院。我终于看见了重庆城一个叫国泰大戏院的前世今生的存在物。
我现在把时间轮盘转到2013年的最后一天,我大妹夫邀请我到解放碑国泰艺术中心观看一场庆祝元旦节到来的民族音乐晚会。国泰艺术中心,已经是重庆解放碑的一个文化地标,是一个非常后现代派的建筑。它那红红艳艳的造型,非常光怪陆离。它那排列组合着成千上万根红色长条的的奇特外观让我匪夷所思,又让我感叹不已。真是太另类了。真是太后现代派了。在这里,我还要特别说明的是在参加这场庆祝元旦节的音乐会表演的一个乐手就是我的小说《乌江绝恋》里面的第二男主角刘哲的原型。或者这个乐手身上有一部分是小说中第二男主角刘哲的部分原型。百分之三十的原型。刘哲这个虚构人物,其实是由几个重庆知识青年组合拼贴起来的。刘哲这个信仰之在人物,不只是我由一个真实的生活原型人物创作出来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乌江绝恋请大家收藏:(m.20xs.org)乌江绝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