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市的晨钟刚过三响,厚重的城门便在咯吱声中缓缓开启。城外的薄雾还未散尽,城内的石板路已被清晨的露水打湿,映着微光。第一串驼铃声从街口响起,清脆、悠长,像在宣告新一天的开始。
沈燕秋站在和丰号的摊位前,这是她第一次以"少东家"的身份独自出面采买。她穿一身素色青布长裙,腰间挂着母亲留下的小药囊,手中紧握着那枚刻有"和丰"二字的令牌。令牌在晨光中泛着温润的光,提醒她肩上的责任。
"小姐,这批茶叶是江南新到的,您要不要先尝尝?"管事老刘热情地招呼。
沈燕秋没有急着点头,而是俯身细看茶叶的色泽,指尖轻捻,感受茶叶的干燥度,再凑近闻香。她问道:"这批茶运抵长安几日了?"
商贩愣了一下,没想到这位年轻女子如此内行:"回小姐,半月前到的。"
"半月前?"沈燕秋微微挑眉,"那这价格就贵了。新茶的香气应当更清,叶片更挺。您这茶,已经过了最佳品饮期。"
商贩被说得有些尴尬,随即笑道:"小姐真是行家!那我给您个实在价,如何?"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沈燕秋不仅以合理价格拿下茶叶,还顺势订购了一批西域香料。老刘在一旁看得连连点头,低声赞叹:"小姐这手砍价的本事,跟老爷真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沈燕秋只是淡淡一笑:"做生意,讲究的是公平。我们要赚钱,也要让对方有利可图,这样路才能走得长远。"
话音刚落,不远处传来一阵争吵声。一个西域商人正与本地摊贩比划着争执,双方情绪激动,却因语言不通而无法沟通。
沈燕秋正要上前,却见一个高个男子已介入其中。他先用流利的中原话安抚摊贩,又用熟练的西域语与商人交流。片刻后,双方的怒气消散,互相点头致歉,各自散去。
男子转身时,正好与沈燕秋的目光相遇。
"你是和丰号的人?"他的中原话带着轻微的口音,却十分清晰。
"正是。多谢你帮忙解围。"沈燕秋点头致意。
"我叫阿米尔,来自西域。"男子微笑道,"在这条商路上,多一个朋友,就少一个敌人。"
沈燕秋心中一动,这个名字她似乎在哪里听过。她想起父亲曾提起过一位精通多种语言的西域译员,熟悉丝路各地的风土人情。
"阿米尔先生,"沈燕秋意味深长地说,"或许我们很快会有合作的机会。"
阿米尔眼中闪过一丝期待:"那我很期待。"
两人交谈间,沈燕秋注意到不远处有个身影一直在观察他们。那人穿着普通的青布长衫,看似在挑选商品,目光却时不时飘向这边。
"老刘,你看那个人。"沈燕秋低声道。
老刘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皱眉道:"像是二老爷那边的人。"
沈燕秋心中一凛。自从父亲病重,叔父沈叔谋就一直觊觎和丰号的家业。这次西行,恐怕不会一帆风顺。
"按计划行事,不必理会。"沈燕秋不动声色地说。
采买继续进行。随着和丰号摊位前的货物越来越多,吸引了不少人围观。几个特殊人物引起了沈燕秋的注意。
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站在不远处,目光如鹰般锐利地扫视四周。老刘悄悄介绍:"这是前禁军将领卫无忌,因得罪权贵被流放,如今靠护送商队为生。武艺高强,为人正直。"
在卫无忌旁边,一个年轻女子正专注地检查驼具。她手指灵巧,动作熟练,时不时对伙计提出改进建议。老刘说:"这是女匠古扎丽,来自西域,擅长设计和改造各种工具。"
不远处,还有一位年轻女子正在轻声吟唱。她的歌声悠扬动听,吸引不少人驻足聆听。老刘介绍:"这是艺人苏凝,曾在长安小有名气,因不愿屈从权贵而选择随商队西行。她的歌声能安抚人心。"
沈燕秋默默观察着这些人,心中开始盘算。一次成功的远行,不仅需要充足的物资,更需要一支团结高效的队伍。这些人,或许正是她所需要的伙伴。
"老刘,帮我留意这些人。"沈燕秋低声说,"我想,我们需要扩大队伍。"
老刘会意地点头:"我明白,小姐。"
采买结束后,沈燕秋带着队伍返回和丰号。途中,她注意到那个可疑的青衫男子仍在远处跟随。她没有声张,只是加快了脚步。
回到和丰号,沈燕秋立即召集所有伙计,宣布重要决定:"从今天起,我们要扩大队伍。我们需要译员、护卫、工匠和艺人。只要愿意遵守规矩,为队伍出力,不论出身来历,我们都欢迎。"
伙计们议论纷纷,有人兴奋,有人担忧。沈燕秋耐心解释:"这次西行,路途遥远,困难重重。我们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敲门声。老刘开门,只见阿米尔站在门外,面带微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丝路万里驼铃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丝路万里驼铃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