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仍在吹。
幽镇北口的桑林地一向偏僻。此刻日渐西斜,光线透过高高的枝桠,斜落在那方新覆的土堆上,照得泥土发出淡淡的金光。
四人站在坟前,静默良久。
燕九双手插袖,低头望着那块未立碑的土丘,像是在数它有几寸高。王成则背过身,抬头望向林外远处的云层,那云轻薄得很,风一吹就散,留也留不住。
碧华站得笔直,右手搭在莱恩的肩上。
男孩低头不语,眼神落在地面。一边盯着脚尖,一边用脚在地上戳来戳去像是在找什么可以留住的东西。
“起风了。”王成率先开口,声音很轻,“春天不比夏天,天黑的早,我们也该走了。”
碧华点了点头,紧了紧衣领,又去拉莱恩的手。
燕九看了她一眼,又看了眼王成:“客栈不能留,镇里也没地方住了。再晚点,万一撞到人,又要费一番口舌解释。”
王成应声:“不如就现在动身,趁天还亮,赶到南门那边搭车去沐云镇。那是历州城辖地,虽也是栖霞城属,但离青州城远些,至少没那么多熟人。”
“路引我带了,还有一份旧识的名帖,可通前三道镇卡。”他将袖中一小包油纸递出,纸封已被汗湿微皱。
碧华没有立即接。
她只是低头看着脚边那口棺木留下的痕迹,那一条浅浅的、长长的,之前压住的小草又慢慢的直起了身子。
半晌,她才道:“我会记得今日的。”
王成张了张口,终究只是道:“你若平安,我们才不白送他一程。”
燕九在旁“哼”了一声,转身背过身去,揉了揉眼睛,不知是为了避风,还是为了藏什么表情。
阳光已经斜斜地洒进林间。
碧华扶着莱恩,四人缓步踏出林地,脚下踏出一条新路。
后面那座新坟,正在无声的送别。
去往沐云镇前,碧华先在林外一处石墩边清点了包裹。
那是她这一路贴身携带的行囊,旧布包裹着零钱与衣物,被压得有些褶皱,点心看起来也压的没法食用,那个出镇带出的篮子也不知道丢到哪去了,身上只剩一个包裹。
她蹲下身,一层层取出衣裳、布袋、铜钱、药囊。手指探入包底,忽而摸到一个细小的硬物,被帛布仔细包裹着。
她以为那是香囊。
可展开那层薄布时,映入眼帘的,却是一枚断裂的环佩串节。
非整佩,只一节。
白玉为骨,银丝绕边,玉身朱纹环绕像某种极细的刻线,若非阳光照着,几乎无法察觉。
边角微崩,却仍带温润之意。串扣已失,佩身光华却未黯。
碧华愣住。
她从未拥有过这类物什,更何况这是女子环佩,她自暗香楼出来后从不佩玉。
更重要的是——她一眼就知,这不是她自己的东西。
没有署名、无附纸条、未曾出现过的物件。
却被藏在她外出携带的包裹中,被帛布细细包好,包得很深,很小心。
她低头凝望许久,终是将佩串收起,收入贴身小囊。
“娘?”莱恩悄悄靠近,低声唤她。
“没事。”她声音如常,“是你爹留下来的。”
她继续理着物什。
“…剩银不到三锭,铜钱六贯,衣裳三套,药物若干。米粮既无,到沐云镇再买”她语速不快,却清晰冷静,“到沐云镇后,需要尽快租房落脚,你需续学,也需换冬衣,若能借帖入学馆为佳……”
她口中念着,却不像在说话,更像在列一张生存账单。
王成听着这段话,竟一时无语,只觉心中感叹。
她抬起眼来,望向林外西沉的日光。
“你们替我丈夫办后事,我记着。他日我母子二人若有所成就,必将重回幽镇,登门拜谢。”
那一刻,她眼中不再是柔水,而是一柄藏锋之刃。
去往沐云镇的路并不远。
镇南口外,一辆往历州城走货的板车正好准备出发。碧华和车夫说了想搭车去往沐云镇的意思。
那是一辆拉漆布与香料的小车,车夫寡言,腰间挂着干粮袋,一见是带孩子的母亲便点了点头,未多问。
“只坐半程,沐云镇前让他们下。”王成一边塞钱一边低声叮嘱。
“我晓得。”车夫应了一声。
母子二人便坐在了货板靠后的位置,干草作垫,四周是缠布包与几篓香叶,气息淡淡沁人。
碧华从未让莱恩离开她的身侧,一路都紧紧牵着。
他也安静得出奇。
夕阳把马车影子拉长,他靠着母亲的肩膀,一声不响地望着飞鸟掠过树梢。
车轮辘辘作响,很快就看不见挥手的燕九二人。
“你在想什么?”碧华问。
“没什么。”莱恩摇了摇头。
可他确实在想一些事。
他在想那天,在青州城主府里,他扑向玄虎努力啃咬的时候,那只手,一下扣住了他的后颈
那是一种又酸又麻,又有点热的感觉。
从脖颈涌入的陌生热气,顺着脊椎滑入身体,他的下巴马上就发麻,无法再次咬合,只能呜呜的流着口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七州传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七州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