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光科”的股价,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牛市的草原上纵情驰骋。
从我买入的15.2元,它一路高歌猛进,突破了20元,冲上了30元,然后,在一次回调之后,又义无反顾地站上了40元的关口。
我的账户资金,已经从最初的一万四千块,膨胀到了将近四万块。
三个月,近两倍的收益。
这笔钱,已经足够我偿还张凯的钱,并且还有盈余。如果加上我“ST重工”那三十五万被套的资金,我现在,距离回本已经遥遥在望。
然而,我并没有一丝一兴奋,或者说,那种兴奋感被我强行压制住了。
我每天,依旧保持着平静。
我不再去证券大厅了。那个地方,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会吸走你的理智,放大你的情绪。我选择在家里的阳台上,或者图书馆的角落里,远远地关注着我的“青石光科”。
我依旧保持着我的阅读习惯。我发现,读的越多,我就越能理解苏晚晴所说的“道”。
我读到凯恩斯对“动物精神”的描述,理解了市场狂热背后,那些非理性的情绪和集体幻觉。
我读到费雪的《普通股不普通利润》,理解了“买入伟大企业,然后遗忘它们”的简单真理。
我读到《股票大作手操盘术》,看到了利弗莫尔在成功之后,一次次因为无法克服人性弱点而重蹈覆辙的悲剧。
这些书,就像一把把刻刀,在我心中不断地雕琢,让我对“道”的理解,越来越深刻。
我渐渐明白,我之所以能持有“青石光科”到现在,并不是因为我比别人聪明,也不是因为我有什么内幕消息。我只是比他们多了一点点耐心,多了一点点对“道”的理解。
我的“道”,就是对未来趋势的判断,和对公司价值的信念。
只要这个“道”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我就不会被股价短期的波动所迷惑。
但这种坚定,并不意味着我没有任何挣扎。
我的手机,几乎每天都会响。
张凯的电话,从最初的“催卖”,变成了“建议加仓”。
“浩然!听我的!青石光科肯定还要涨!这波牛市起码要上到七八千点!你把剩下的十万块也投进去!我们一起发财!”
他的语气里,充满了压抑不住的亢奋,仿佛他已经看到了自己开着豪车,抱着美女的场景。
我耐心地跟他解释:“凯子,我的系统里,没有这种操作。我的资金,都是有严格规划的。”
他听不进去。他已经完全被市场的狂热情绪给裹挟了。我仿佛看到了当初那个在“华夏智造”上加杠杆的我。
我爸妈的电话,从最初的“担心”,变成了“分享喜悦”。
“儿子啊,今天电视上又报道青石光科了!说咱们青石市出了个高科技企业,把国外同行都给比下去了!你当初买这股票,真是太有眼光了!”我妈在电话里声音都带着颤抖,“那,是不是可以卖一点出来,给你买套婚房?”
我知道,他们是真心为我高兴,也真的想让我落袋为安。
他们朴素的观念里,钱只有拿在手里,才算真的钱。浮盈,在他们看来,就像梦幻泡影,随时可能消失。
这种“关心”,反而是对我最大的考验。
因为我最亲近的人,都在用他们认为“正确”的方式,来动摇我的信念。
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
我不能告诉他们苏信的往事,不能告诉他们我那三十五万被套的“ST重工”。我只能一个人,默默地承受着这种压力。
我给苏晚晴发了一条微信:“家人让我卖出,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服他们。”
她回了一句:“你不需要说服他们。你只需要说服你自己。”
苏晚晴的话,像一道闪电,劈开了我心中的迷雾。
是啊,我为什么要说服他们?我的交易,是我自己的选择,也是我为自己负责的方式。我不能把我的“道”,强加在他们身上。
我能做的,只有一件事情——坚持我的“道”。
这之后的日子,我不再接张凯的电话。我只是每隔几天,给他发一条短信,报个平安。
面对父母,我依旧笑着点头,说“我知道了,我会看着办的。”
但我内心深处,那块对“青石光科”的信念磐石,却越来越坚固。
我开始尝试着,将苏晚晴所说的“道”,融入到我的“术”中。
我不再仅仅关注公司的财报和K线图。
我会去追踪行业的新闻,了解最新的技术进展,甚至会去关注公司管理层的动态。
我会尝试着给“青石光科”进行估值,计算它在未来几年可能达到的市值。
当股价从40元回调到35元,大盘也随之调整时,散户大厅里又是一片鸡飞狗跳。各种“利空消息”甚嚣尘上,有人说高管减持了,有人说技术被赶超了。
如果是在以前,我一定会恐慌万分,然后选择割肉离场。
但现在,我只是默默地打开了“青石光科”的官网,查看了最新的公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是怎么在牛市亏的血本无归的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是怎么在牛市亏的血本无归的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