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父亲的和解,像一场及时雨,浇灭了我心中最后一丝焦躁的火苗。
我搬回了家住。生活恢复了一种极其规律甚至可以说是枯燥的节奏。
每天早上七点起床,陪我爸妈吃早饭。八点半,我骑着共享单车出门,不是去繁华的CBD,而是去那个充满了人间烟火气的解放路证券营业部。
那里,成了我的“办公室”。
我不再像以前那样,把自己当成一个过客或者观察者。我成了散户大厅里,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常客”。我甚至有了一个固定的座位,就在中山装大爷的斜后方。我们见面会点点头,偶尔他会递给我一支烟,但我从不接,因为我戒了。我知道,想要保持头脑的绝对清醒,就必须戒掉一切可能影响判断的东西。
九点半开盘,我就打开我那个只有一万块钱的账户,像一个守着田地的老农,开始一天的工作。
我的交易,变得越来越像中山装大爷。
枯燥、重复、机械。
我不再关心大盘是涨是跌,不再理会市场上又冒出了什么惊天动地的概念。我的眼里,只有我“一亩三分地”里的那几只股票,和我的“馒头咸菜系统”。
机会出现,我就按照纪律,开仓3000块。
达到盈利目标,或者触发回撤线,我就果断卖出。
触发止损线,我就毫不犹豫地割肉。
没有符合我标准的机会,我就安安静静地看一天盘,绝不手痒。
大部分时间里,我都是空仓的。我像一个潜伏在草丛里的猎人,可以为了一个完美的射击角度,保持几个小时一动不动。
每天收盘,我都会把当天的交易记录,用笔,一笔一划地抄写在我的笔记本上。无论盈亏,我都会在后面写上几句复盘心得:为什么买?为什么卖?当时的情绪是怎样的?有没有严格遵守纪律?
我的账户,就像蜗牛一样,缓慢地增长着。
第一天,盈利142元。
第二天,没有机会,空仓。
第三天,止损一笔,亏损45元。
第四天,盈利88元。
……
第一个月结束,我结算了一下,总共交易了15次,盈利11次,亏损4次。扣除手续费,我的账户总共盈利1120元。
一万块的本金,月收益11.2%。
这个数字,如果放在牛市的背景下,简直不值一提。大厅里的股神们,一天抓个涨停板,收益就超过了我一个月的辛苦。
张凯来看我,看到我的交割单,一脸的不可思议。
“浩然,你这是……干嘛呢?一个月才赚一千多块?这点钱,够干啥的?现在外面行情这么好,随便买个票都比你这强啊!”
我笑了笑,没有解释。
我递给他一张银行卡:“这里面是十万块钱,你先拿回去。剩下的一万,等我赚够了再还你。”
张凯说什么都不要,但我很坚决。我知道,只有先把这份沉甸甸的兄弟情谊还清,我的内心才能真正地做到无牵无挂,才能更纯粹地执行我的交易。
他拗不过我,只好收下。临走时,他还是忍不住说:“浩然,你是不是亏怕了?变得这么畏手畏脚的。你要是没信心,就把钱给我,我帮你操作,保证比你这快!”
我摇了摇头:“凯子,我现在做的,不是为了快。”
“那为了什么?”
“为了慢。”
张凯不懂,但我懂。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对抗那个曾经追求“快”的自己。我在用这种极度枯燥和缓慢的方式,一遍又一遍地,把我建立起来的纪律,刻进我的骨子里,让它成为一种本能。
这是一种修行,一场只有我一个人的,孤独的修行。
在这场修行中,证券大厅里的众生相,成了我最好的参照物。
我看着曾经因为抓到涨停板而发喜糖的大妈,如今因为股票被深套而天天唉声叹气。
我看着那些追逐热点的年轻人,像蝗虫一样,从一个板块扑向另一个板块,账户资金却在频繁的换股中,被手续费和追涨杀跌的亏损不断消耗。
他们都没有变,市场也没有变,唯一在变的,是我看他们的心态。
我不再有任何的优越感,我只感到一种深深的悲悯。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人性的脆弱,看到了在巨大诱惑面前,纪律和理性的不堪一击。而我自己,也随时有可能,变回他们中的一员。
所以,我必须,日复一日地,坚持我的“慢”。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地过去。第二个月,我盈利1350元。第三个月,我盈利1600元。我的本金,已经从一万,增长到了一万四千多。
虽然钱不多,但我妈却特别高兴。每个月我把赚到的钱交给她时,她都会像储蓄一样,郑重地把它存起来。在她眼里,这钱,比我当初一天赚十万,还要让她安心。
我爸虽然嘴上不说,但他看我的眼神,也渐渐地柔和了。他不再反对我“炒股”,只是偶尔会叮嘱一句:“别上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是怎么在牛市亏的血本无归的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是怎么在牛市亏的血本无归的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