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通了“菜单理论”的那个晚上,我激动得一夜没睡。我感觉自己像是拿到了武林秘籍的张无忌,恨不得立刻就杀回市场,把之前亏掉的钱连本带利地赢回来。
但这一次,我按捺住了内心的冲动。
我脑海里浮现出老李那张波澜不惊的脸。他一定会说:“面还没和好,就想下锅?”
是啊,我只是明白了道理,但我还没有属于自己的“菜单”。老李的菜单是卖牛肉面,那我的菜单是什么?我的“牛肉面”、“阳春面”和“凉面”又分别对应着什么样的股票?我的“加牛肉”和“加蛋”策略,又该如何量化?
于是,我开始了长达数月的“闭关修炼”。
我没有再碰一分钱的实盘。我把张凯给我的那十一万块钱,原封不动地锁在箱子里。我所有的实践,都在一个模拟交易软件上进行。
我每天依旧去面馆帮忙,但我的心态,已经从一个学徒,变成了一个研究员。我不仅观察老李如何经营,我开始把他所有的行为,都尝试着数据化、模型化。
经过反复的思考、推演和自我否定,我终于构建出了我的第一套交易系统——我称之为**“牛肉面交易系统1.0版本”**。
这套系统的核心,就是把老李的菜单哲学,彻底量化。
第一、我的“选股池”:
“招牌牛肉面”(核心蓝筹仓位): 这类股票,必须满足几个硬性条件:
必须是行业龙头,具有强大的护城河。
过去五年的净资产收益率(ROE)必须持续大于15%。
市盈率必须处于历史百分位的30%以下。
公司管理层必须稳定、靠谱,没有乱七八糟的黑历史。
买入时机: 只有当这类股票因为市场恐慌(比如大盘暴跌)而被错杀,出现我计算出的“低估”价格时,我才会买入。这部分仓位,我定义为“底仓”,轻易不动,做时间的朋友。
“阳春面”(低风险套利仓位): 这类机会,不一定是股票,它追求的是高确定性、低回报。
比如:可转债的折价套利、ETF的场内外差价套利、临近期的要约收购套利等。
这些机会的特点是,肉不多,但几乎没有风险,像吃阳春面一样,不求美味,但能果腹。
操作策略: 发现符合模型的套利机会就参与,赚取确定的收益,积少成多。这部分资金,用来提高整个账户的稳定性和资金利用率。
“凉面”(趋势题材仓位): 这是我之前最痴迷,也是亏得最惨的部分。现在,我给它戴上了最严格的“镣铐”。
前提: 必须是大盘处于明确的上升趋势中(比如站上60日线)。熊市和震荡市,坚决不做“凉面”。
标的: 必须是当下市场最热门、辨识度最高的龙头股,绝不买跟风的杂毛。
买点: 我不再追求抄底,而是采用“右侧交易”,即等待股价突破关键压力位,形态确认后,再进场追涨。
最关键的一条: “凉面”是“夏季限定”。我规定,这类持仓,时间最长不能超过一个月。无论盈亏,到期必须离场。
第二、我的“仓位管理”:
我设计了一个金字塔形的仓位模型。
“牛肉面”底仓,最多占总资金的40%。
“阳春面”套利仓位,占20%。
“凉面”趋势仓位,最多占30%。
剩下的10%,是永远不能动的备用金,以备不时之需。
而“加牛肉”和“加蛋”,则对应着我在“凉面”仓位上的具体操作。如果一个题材刚刚启动,我判断它有持续性,我就可以先“加个蛋”(比如用5%的仓位试探)。如果走势得到确认,市场情绪火爆,我就可以再“加块牛肉”(把仓位加到15%)。但无论如何,单一“凉面”股的仓位,绝不能超过总资金的20%。
第三、我的“风险控制”(止盈止损):
这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和灵魂,也是我用血的教训换来的。
止损: 任何一笔交易,在买入之前,必须先想好在哪里卖出。我设定了两种止损模式:
价格止损: 对于“凉面”仓位,亏损一旦达到8%,无条件离场,绝不犹豫,绝不补仓。
逻辑止损: 对于“牛肉面”和“阳春面”仓位,如果买入的底层逻辑发生了变化(比如公司爆雷、套利空间消失),无论盈亏,立刻离场。
止盈: 我不再追求卖在最高点。我采用“移动止盈法”。比如,一只“凉面”股,当它的利润达到20%后,我就将止盈点设在15%,只要股价从最高点回落超过5%,我就卖出。如果它继续上涨,我就不断提高我的止盈点。这样既能让利润奔跑,又能保住大部分胜利果实。
当我把这套系统完整地写在笔记本上时,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它或许不完美,甚至可能很幼稚。但这是第一次,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赌博,而是在经营一门生意。我的账户,就是我的“面馆”。我的每一次买卖,都是在做决策,而不是在下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是怎么在牛市亏的血本无归的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是怎么在牛市亏的血本无归的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