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里农活减少,农闲时间慢慢开始。
田里就一些零星的蔬菜管理,果树修剪等轻活,家里的男人利用空闲时间去打工,再挣点钱。
方树根妈说趁着农闲去走下亲戚,也出去了。
家里就只有方树根一家三口。
方树根的爹以前在的时候是个篾匠,方树根也跟他学了一些简单的活。
趁着农闲,方树根做些扫帚,竹篮。
过年边到镇上卖,换些钱。
方树根剖着青竹,篾条簌簌往下掉,编成扫帚的骨架。
冬日的暖阳照在方树根那双粗糙的手上。
花妹蹲在门槛边择菜,手指捏着枯黄的菜叶,一下下往竹篮里丢。
屋里传来婴儿的哭声,花妹慌忙站起来去把女儿抱过来,坐在门槛边的竹椅上,安静地看着方树根干活。
方树根一抬头看到花妹盯着他看。
“怎么,你也想学?”方树根打趣她。
花妹低下头,嘴角里带着点藏不住的笑意。
等下,花妹一手抱女儿,一手端着碗温水走出来,放在树根脚边的矮凳上。
见他额角渗了汗,顺手拿起搭在椅背上的毛巾递过去。
花妹这几天是格外的温柔和安静。
她不知道婆婆去干什么了,只是很喜欢这样家里只有他们三人的日子。
她真希望他们一家三口就这样安静地过下去。
过了个把星期,“树根!树根!”方树根妈回来了,进门就喊,似乎很兴奋。
“都安排好了。”她走到方树根旁边轻声说。
回来后的方树根妈心情都还不错,干活时偶尔还会哼着小曲。
每家每户开始准备过年货了。
隔壁村的加工坊已经开始做年糕。
方树根家在把糯米和大米比例调配好,浸泡一夜,明天拉到加工坊去做。
“娘,今年是不是要少做点?你和花妹明年都要去那里一段时间。”方树根在称米时压低声音说。
“和去年一样,我们过去也要带一点东西去的。”
“哦,好。”
清晨,薄雾还未散尽,年糕厂的烟囱就已冒出滚滚浓烟。
厂门口,早已排起了长队,邻村的村民们挑着装满浸泡过的米的箩筐,脸上带着期待的神情。
走进年糕厂,热气和米香味扑面而来,仿佛一下子驱散了冬日的寒意。
里面是一排热气腾腾的灶台。
大锅里的水烧得滚开,蒸笼一层叠着一层,蒸汽不断从缝隙中升腾而起。
灶膛里,柴火噼里啪啦地燃烧着,映红了师傅们的脸庞,也映红了整个厂房。
方梅丽也跟着父母一起来到年糕厂。
大家在边忙活着,边拉着家常聊着天。
“你家女儿蛮勤快活络的,今年几岁了?”邻村也在排队做年糕的大妈问梅香妈。
“过了年就23了。”
“哦,寻好人家了吗?”
“还没呢?”
“年纪也差不多了,想要什么样条件的人家?”
“小伙子人踏实点,家里条件嘛,我们都是农民,过得去就行了。”
“要不要在我们村看看,我家那个表叔家儿子,小后生个子块头都有,人也勤快的。”
“呵呵呵,也不急,我先问问我家女儿吧。”梅香妈推诿着。
今年年糕厂新办了一台机器,米蒸好倒进机器出来就是成条的年糕了,雪白的年糕像虫子一样从机器的小口蠕动出来,年糕厂的人一段一段切开。
切好的年糕抬出来晾晒在竹匾上。
年糕还可以放在炉膛里烤一下,外面烤焦更香。
“梅丽,等下烤几段带去给梅香。梅香也喜欢吃这个。”
方梅香妈多放了几段去烤。
晚上睡前,“她爸,过了年梅丽就23岁了,我们也该有个决定了。”
“梅好按照现在的成绩大学是能考上的,不过,成绩没出来,都不好说。”
“是呀,如果她能考上大学,有国家饭吃了,梅丽招上门女婿,考不上,就让她们姐妹俩自己商量,谁愿意在家里。”
“梅好是明年7月考吗?”
“嗯,要么等梅好考了之后再说,今天在做年糕,旁边村的人,给梅丽说婆家,我也是随便说几句应付,其实这年龄也差不多该说个婆家了。”
过年时期,也是媒人最活跃的时候。
媒人不知道他们家的安排,已有几个媒人来问他们家梅丽的情况。
方梅香妈说再等等看。
“还等?再等就成老姑娘了!早点嫁,趁年轻自己有条件挑人家。”
“女孩子家,早嫁早享福。等过了年开春,田里活一忙,哪有功夫细挑?”
方梅香妈听媒人说多了,心里也有点担心会不会把她年纪拖大了。
“梅丽,你的年纪可以找婆家了,我们家三个女儿,姐嫁了大苗,而且姐也是这样的,你和梅好,我和爸是想你们两个有一个是在家里,招上门女婿的。”
“妈,叫梅好在家吧,我嫁出去。”方梅丽很坚决地回答。
“你心里都有这个想法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出生在80年代的我们请大家收藏:(m.20xs.org)出生在80年代的我们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