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轱辘放下筷子:"什么时候?"
"下周三。"梨生看了看日程表,"正好赶上早熟梨上市,他们想拍个完整的产业链。"
沈雅琴有些担忧:"轱辘,你这身体能应付得来吗?拍摄可得折腾一整天呢。"
"没事,我撑得住。"王轱辘摆摆手,"这是宣传青山村的好机会,不能错过。"
梨叶插话道:"姥姥,您别担心。拍摄计划我已经看过了,大部分场景在加工区和梨园,爸只需要出镜几个关键部分。"
夜深了,王轱辘坐在书桌前,翻看着这些年的照片。从最初合作社成立时的艰苦岁月,到现在的发展规模,一张张照片记录着青山村的蜕变。沈雅琴端来一杯热牛奶,轻轻放在桌上。
"别看了,早点休息吧。"她柔声说,"明天省里还有专家来考察呢。"
王轱辘合上相册:"雅琴,你说咱们这一路走来,值不值?"
"这是什么话?"沈雅琴在他身边坐下,"你看看现在的青山村,再看看咱们的孩子们,哪一样不是值得骄傲的?"
王轱辘握住妻子的手:"是啊,值了。"
第二天,省里的考察团如期而至。带队的是农业厅的一位副厅长,一见王轱辘就热情地握住他的手:"王老,您的经验可是我们全省的宝贵财富啊!"
考察团参观了合作社的各个板块,从传统梨膏糖作坊到现代化生产线,从物流中心到电商直播间。副厅长看得连连点头:"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你们走在了全省前列!"
座谈会上,副厅长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省里打算把青山模式推广到整个地区,打造'梨产业经济带'。王老,希望您能担任总顾问。"
梨生和梨叶交换了个眼神,都有些担忧父亲的身体。出乎意料的是,王轱辘爽快地答应了:"承蒙领导信任,我一定尽力。不过具体工作还得年轻人来干,我就在后面把把关。"
送走考察团,梨生忍不住问:"爸,您真打算接这个顾问?会不会太累了?"
王轱辘笑了笑:"不碍事。趁我还能动弹,多帮你们铺铺路。"
接下来的日子,青山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忙碌。央视的拍摄非常成功,节目播出后,咨询电话络绎不绝。有想加盟的,有求合作的,还有专程来考察学习的。
产业园区规划也正式启动了。县里成立了专项工作组,梨生被任命为副组长,负责具体实施。老梨园的保护方案得到了县文化局的支持,很快就将挂牌成为"传统梨文化保护基地"。
基金会的第一批项目也进展顺利。乡村振兴班招收了三十名学员,传统技艺传承人评选出了五位,品牌推广计划更是如火如荼。
一个雨后的清晨,王轱辘让沈雅琴推他去老梨园转转。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梨树叶上还挂着水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轱辘,你看。"沈雅琴突然指着不远处,"那棵老梨树发新枝了。"
王轱辘摇着轮椅靠近,果然看到一株看似枯朽的老树根部,冒出了几簇嫩绿的新芽。那是李青嫁到王家那年亲手栽下的梨树,大家都以为它已经死了。
"生命力真顽强。"王轱辘轻轻触摸着嫩叶,"就像咱们青山村,一代代传承,生生不息。"
沈雅琴推着轮椅继续前行,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远处,合作社的机器正在运转,民宿的客人开始晨练,学校的孩子们陆续到校。青山村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喜欢轱辘杆子请大家收藏:(m.20xs.org)轱辘杆子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