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常踉跄着往前冲了两步,双手下意识撑在膝盖上稳住身形,回头狠狠瞪了军官一眼,腮帮子咬得鼓鼓的,最终还是没敢吭声,只是狠狠抹了把脸上的雪花,舔了舔掌心,咸淡混着土腥,像含了片薄盐冰,脑门跟着凉了一下:“老子要是能飞就好了……长俩翅膀……咻……直接落阵地上……”
汤向荣笑了一声,比哭还难听:“飞?飞个蛋蛋……月亮都吓没了……还飞……”
抬头望去,夜空像一口被火烤过的铁锅,黑得发亮,亮得瘆人,连条云缝都不给留。
星光?
早熄火了,仿佛老天爷也怕下面这群怪物,把窗帘拉得死死的。
并且消失的何止是星星。
直升机那点儿“哒哒”声也销声匿迹。
感染者把防空武器摆成篱笆后,指挥部立刻把“救援”俩字从词典里抠掉。
谁敢拿几千万一架的“飞行黄金”来换半死不活的步兵?
重要零件还靠进口,摔一架少一架,国产替代?
能用,可寿命砍半,账本比良心先翻脸。
于是天上只剩战斗机的“顺路生意”:俯冲、拉屎、点火、走人,潇洒得像嫖客。
山脊那点火苗还没烧旺,就被越下越密的雪花一点点按灭,火舌“嗤嗤”叫苦,白烟混着黑烟,活像给夜空镶了圈发霉的银边。
“能拖几分钟?”汤向荣问。
“拖个屁。”朱大常喘着粗气,“能喘一口算一口……”
“啪!”
后头突然炸出一声脆响,像谁把冰溜子掰断。
两人的肩膀同时猛地一缩,脚步瞬间乱了节奏,差点绊倒在地。
“新兵蛋子……走火吧?”汤向荣干咽了一口唾沫,试图咧嘴笑一笑自我安慰,“以前又不是没碰上过……”
话没落地,“哒哒哒…”连珠炮似的步枪先接上,紧跟着“嗵!嗵!嗵!”的机炮声滚过来。
队伍里有人下意识停下脚步回头张望,更多人则是被恐惧攫住,只顾着埋头死命往前跑。
“完了,重家伙都开锅了,哪他娘是走火!”朱大常骂声都变调,胳膊肘一勾,把汤向荣整个人提得脚不沾地,“跑啊!跑!追命的来了!”
“别乱,谁敢把枪和装备丢了,我就毙了谁,自杀式无人机正在起飞,三分钟后到。”
跟着步兵一同行军的装甲车中,一位少校上半身探出顶舱,手扣住舱盖边缘,哑着嗓子吼:“车不能停!人也不能停,想活就贴着车辙跑,掉队自己认!”
通讯器还在传来技术士官的急促汇报,这些仓促投入实战的改进型无人机,本是实验室里尚未完成定型的原型机。
受限于机身尺寸,其旋翼直径仅50厘米,即便将功率提升至极限,在每秒8米的强风雪中仍极易出现姿态失稳。
机身搭载的毫米波雷达时常被雪粒遮挡,导致目标识别延迟。
尽管采用了光纤有线操控方案,可拖拽的光纤在复杂地形下极易被树枝挂断,有效控制半径被压缩至不足十公里,实战灵活性大打折扣。
更关键的是装备成本与产能的现实困境。
合众国本土常年气候温和,军备发展战略从未考虑过抗极端风雪的无人机需求,相关技术储备几乎为零。
此次投入的无人机属于应急改装型号,若仅满足“能飞能炸”的最低标准,单架成本可控制在100军券,但这类简易型号的战斗部装药量仅450克,对集群感染者难以形成有效杀伤。
而具备实战价值的改进型,需搭载1250克高爆战斗部和抗低温电池,单架成本骤升至800军券,且核心部件的精密芯片依赖进口,供应链早已因灾中断。
更棘手的是消耗规模。
无人机飞手的培训周期虽短(仅需两周基础操作训练)。
但自杀式无人机从设计之初就注定是一次性消耗品,起飞、锁定目标、坠落爆炸。
整个作战流程不过短短数分钟,从升空的那一刻起,其使用时限就已进入不可逆的倒计时。
为了在有限时间内保障足够的动力输出,这类无人机普遍采用大容量一次性锂原电池。
虽能满足短时间高强度飞行需求,却无法重复充电,一旦电量耗尽便彻底报废。
而且单架无人机的作战效能有限,至少需要120架形成集群编队,才能对追击的感染者形成有效阻滞。
若想达成大规模杀伤,需投入不少于800架的规模。
这意味着一次局部防御战斗的消耗量,就相当于后方一座工厂满负荷生产两天的总产量,持续高强度投入将快速耗尽本就紧张的战争资源。
“听见没?三分钟!跑不死就能活,跑掉链子就喂后面那帮东西!”
朱大常把汤向荣滑到肘弯的枪带,往自己肩上一挂,两口步枪立刻撞得“咔嗒”一声。
“靠。”
汤向荣脚下一软,膝盖直接砸地,雪地“噗”地陷出个小坑。
“他妈的起来,老子死了太多兄弟了,咱俩关系这么好,一定要活下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雪中孤城:疫病封锁下的末日求生请大家收藏:(m.20xs.org)雪中孤城:疫病封锁下的末日求生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