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件事,钱。”
任原继续说。
“钱?哥哥莫非要推出新的货币?”
朱武等人对这事儿都是比较敏感的,一瞬间就猜到了什么。
“是,主要是铜钱这边要重新定制。还有从倭寇那边运回来的银子,也要抓紧接收,我听邹渊邹润说这一次发现的是银山?是在哪儿?石见?”
任原印象中,石见银山应该是倭寇那边最大的,如果真开出来了,那够大益用的了。
“对,哥哥果然什么都知道。”
朱武表示,他已经见怪不怪了,哥哥不知道可能才有问题。
“让他们加大开采力度,接下来咱们需要用钱的地方多,白银多点有好处。”
“是。”
朱武等人点头,确实是家有余粮心不慌,银子多点没坏处。
“另外,铜钱也要新铸,现在要足贯,1000文,不能出现今后770文一贯的情况。”
“还有,之前赵宋出现了交子银票,我个人觉得这个东西挺有用的,我也打算今后在咱们大益推出类似的东西,你们觉得呢?”
“哥哥是觉得银票比较好用?”
萧嘉穗挑了挑眉,说实话,相比银子,银票确实轻便,可哪怕在赵宋,银票也没有彻底流通开来。
“银票这个东西,如果用的好,会让百姓们越来越好,这个我需要和你们仔细讨论,但铜钱足贯的问题咱们可以先解决。”
任原表示,银票这个东西,是最能反映皇家权威的东西之一,如果皇家的公信力很高,那银票就有用;可如果皇家公信力不行,那银票就和废纸没什么区别。
所以铜钱这边还是要抓,一定要保证铜钱足贯。
“哥哥,那现在百姓们手中的旧钱怎么办?”
“收上来,到时候通知百姓可以进行新旧钱交换,或者去换等值的东西,或者换银票,都是可以的。然后把旧钱重新熔铸,几年后希望全天下都没有旧钱,都用新钱。”
“朱武,你带着蒋敬他们负责这事儿,钱这个事情事关重大,不得有半分马虎。”
“遵命。”
朱武领命,他心中盘算,一会儿得和蒋敬好好说说这事。
“第三件事,粮。”
任原指了指南边。
“咱们目前的粮食储备,虽然说因为之前几次大缴获收获了不少,但放到目前全国来看,还是少。”
“哥哥,粮食这个问题,各州府的官家粮仓里肯定还有,就算官粮不够,各地大户的私粮肯定也不少。”
“粮这个问题想要解决,得从根本上去下功夫,目前天下的粮食基本都是一年一熟,只有南方少数地区可以做到两熟,这远不够。”
任原表示,必须要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麻烦。
“我当年游历的时候,听说南方海外拥有一年两熟甚至三熟的稻种,还有一种同样可以一年两熟,名为红薯的高产粮食作物,我想着让水军兄弟们组建远洋船队,去把这些东西都引进来。只要能在咱们这儿推广,那么今后就不怕粮食问题了。”
任原记得,在后来的菲律宾和越南,是有好的稻子和红薯的,如果能提前引进来,那大益百姓吃饭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如果这些东西真的这么神奇,那确实能改变整个天下的局势!”
“对了哥哥,这个叫红薯的东西,亩产多少?”
“没记错的话,当时听说是春薯亩产四百斤,夏薯两百斤。”
任原大概记得明清的红薯亩产是这个数。
众军师听了这消息后,相互对视,彼此之间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好家伙,这东西如果也能在大益种下,那确实是一大助力!
“道清,这事交给你,你回头找水军兄弟们说说。”
“遵命。”
乔道清领命,然后仔细琢磨了一下,发现这事儿并不简单,毕竟出海是大事。
“钱粮是大事,各位不能掉以轻心。”
任原再次叮嘱了一下,然后看向了公孙胜。
“一清。”
“哥哥吩咐。”
公孙胜上前一步。
“你帮我和你师父说说,问问他愿不愿意将道教作为国教宣传。”
“哥哥打算以道教作为国教?那佛教呢?”
公孙胜有些小意外,这个国教需要这么早定下吗?
“从没有人说国教只能一个吧,佛教那边我也会让鲁大师去问问他的师父。但道教肯定没问题,就是成了国教后,在必要的时候就需要为国出力,而不能一直超脱物外,这一点没问题吧?”
“道家弟子,义不容辞。”
公孙胜表示,他们道家没问题,自古以来道家弟子有事是真上。
“道家自古都是如此。”
李助和乔道清也在点头,自古道士下山,那是真下山干活的。
“好,经你考核后的道家子弟若是下山,不管是开武馆,医馆,还是直教人识文断字,只要是为朝廷出力,协助安民的,朝廷都可以给他们补助。”
“哥哥,这样子会不会……优待了一些,到时候道士数量激增,也不一定是好事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水浒:什么靖康?不存在的》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20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20小说网!
喜欢水浒:什么靖康?不存在的请大家收藏:(m.20xs.org)水浒:什么靖康?不存在的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