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杨子灿环视全场,看到反对的声浪被暂时压下,便开始下一个新话题。
从这个是后期,应该才是整个奏疏最为关键、最为惊险、最为艰难的部分。
其四,强干弱枝——法家为骨,墨家为肉!
声朗气清。
门阀既除,然基层权位空虚,若不及时填补,必有新豪强滋生!故改革科举,立技术官僚,以代世族!而此一切根基,在于重定天下户籍之规,明立晋升之阶!
显然,这是回应和解决第一部分户籍革新留下的首尾。
他声音陡然提高,清晰地宣布:
“今日此时,国朝已新稳两年有余,重定天下户籍之制正当其时!”
尚书令杨子灿,根本不给群臣来宾们细细消化的时间,他那醇厚平稳的声音再次响起。
“新政办法之日至过渡期限之后即日起,废除前朝历代之所有户籍旧制,统一更定!”
“天下万民,按其主业,分隶四籍——‘农籍’、‘工籍’、‘商籍’、‘军籍’!”
“三年一考,凭技艺、功绩、产出等细致计数,可申请核准转升‘士籍’!”
“此乃‘编户齐民’之升化之道,旨在破除身籍之壁围,使人尽其用,人才互通!”
户籍改革!
这,又他娘的是一记千古重拳!
这意味着,华夏传统的士农工商的严格等级观念,只要施行,至少在制度层面就已经开始全然打破。
最底层百姓的上升通道,这样就基本打通了!
士人,不是天生,而是各籍优者达之。
朝廷上下的官员、嘉宾,皆尽目瞪口呆。
工匠若技艺超群,或可摆脱束缚,直通为士,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农籍、商籍、军籍,皆同!
这对于鼓励技术创新,无疑是一剂强心针,但也必然触动无数守旧者的神经。
“商籍?!”
这一次,惊呼声比之前听到新作物产量时更为响亮,甚至带着几分难以置信。
士农工商,商为末业,这是千年铁律!
如今,朝廷竟然要将“商”与农、工、军并列,正式纳入国家户籍管理体系,赋予其合法且明确的地位?
并且,开通了由商升士的阶层通道!!!
这,简直是颠覆了所有人的认知!
“太师!万万不可啊!”
“‘商’者,逐利轻义,不事生产,乃国之蠹虫!岂能与为国耕耘之农、制作器用之工、扞卫社稷之军并列?”
“此例一开,恐人心浮动,重利轻义,礼崩乐坏啊!”
一位御史台的官员,激动地出列反驳,脸都涨红了。
紧跟着,好多个中老年官员,纷纷出列劝谏。
杨子灿目光平静地看着他,反问道:
“好,我只问你们,若无商贾流通货物,尔等在洛阳,可能吃到江南的稻米、瓷器、夏布,用到蜀中的锦缎食盐、漆器,点上岭南的茶叶、蔗糖、新米?若无商税,国库收入从何而来?平定叛乱、赈济灾荒、发放百官俸禄之银钱,难道凭空而来?”
他不等对方回答,继续道:
“此前物价腾踊,囤积居奇者固有,然亦因货不能畅其流!正式设立‘商籍’,非是鼓励投机,而是要将其纳入管辖,规范其行,使其利国利民!”
“未来之‘商’,需学习相关律法,明晓大义,更有甚者得入学馆专习商科,其合法经营所得,受朝廷颁凭立法保护;其依法缴纳之税,乃国家基石!”
“此,乃‘工籍’、‘农籍’之外,另一重要生产之力!”
“岂可因噎废食,一概抹杀?”
这一番话,从实际功用和国家利益出发,让那御史及一帮守旧老臣一时语塞。
许多原本对商人抱有偏见的官员,也不由得暗自思量起来。
杨子灿趁热打铁,抛出了更具冲击力的内容:
“然,农、工、商、军四籍,并非固化不变!此乃‘基础之籍’!”
“在此四籍之上,又设‘士籍’!”
“士籍”二字一出,所有人的耳朵都竖了起来。
“士”这个概念,自古有之,但通常与门第、学识模糊相关,从未作为一项明确的、制度化的户籍存在。
“此‘士籍’,非彼‘士族’!”
尚书令杨子灿斩钉截铁、侃侃而谈地阐明:
“此‘士’,乃‘通晓事务、为国效力之才’!无论你出身农籍、工籍、商籍还是军籍,只要满足晋升条件,皆可申请考核,转入‘士籍’!”
他接着详细解释道:
“‘士籍’之资格,非靠血缘门第,非靠蒙荫恩赐,而是凭借实打实的功绩与能力!”
“农户,若能成为‘大国农师’,指导一方,增产显着者,可申请!”
“工匠,若能技艺超群,发明创造,利国利民者,可申请!”
“商贾,若能合规经营,纳税巨万,开拓商路有功者,亦可申请!”
“军人,凭军功晋升至一定品阶者,自动转入‘士籍’!”
“更可重之者,请天下人监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且隋》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20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20小说网!
喜欢且隋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且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