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是送给张奂的,但却是在雁门太守府被打开的。
太守望着这封求援信,面露难色,使出了浑身的解数推辞。
“中郎将,您看呀,咱们整个城里也就这几万守军,里面还大多是步卒,骑兵不到五千,这出了城拿什么和外边五六万的鲜卑骑兵打呀?依我看,咱们不如就坚守不出,若是这帮鲜卑人敢越界而入,咱们在断其后路,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以逸待劳,何乐而不为?”
张奂听完血压差点都没稳住。这话听起来说的头头是道,逻辑严密,但实际上啥也不是。
段颎的求援信上都写的明明白白,鲜卑军营寨早早的就扎在了边境之外,大军也已经开往他们那边。最近又开始频繁的有物资调动,显然是要开始攻城了。这还不算越界算什么?
如此短的供应渠道,你又打算去哪里断后路?
以逸待劳又要等到什么时候?等到别人兵临城下吗?
最重要的是谁特么让你去杀敌了?支援守城这么难吗?除了卖队友报名你还会别的吗?
虽然张奂现在也想不明白,一向以小部队劫掠为主的异族人这次为什么没有知难而退,反倒是会集中兵力攻城。但他没有任何理由见死不救,支援是必须的。
哪怕有再多的理由张奂也要堵回去。
况且这个时候的剧阳城,可不仅仅代表着一城一地的得失。
剧阳城内还集中着附近所有村子里的百姓,甚至一些小的县城也被集体搬空。
若是出了些闪失,光死伤的百姓,就足以令人心痛。其之后代表的意义也令张奂无法承受。
要知道,组织这么多人集体搬迁是多么困难的事情。
其中一些城内关系深厚户盯着自己手中的土地,不愿离开。张奂可是使用了强制手段,才将他们搬走。
如果将他们集中到了了一座城市中,然后被团灭。那么再想坚壁清野就会困难重重。被那些人身后的势力问责的时候,承受的压力就会更大。
张奂虽然不觉得大汉脱离了,他就不转了。也不觉得自己的决策有多麽伟大。但是他也清楚现在的边境需要他,他能让边境的百姓死的更少。
不论出于什么目的,他都要保住剧阳城。
于是,张奂压抑着怒火,像雁门太守说道:“如今,战况已经十分明显。敌人打算集中兵力,攻打剧阳城。
咱们雁门有地利可守,并且身处内部十分安全。此时不支援,难道等着剧阳城破之后,你再去以逸待劳吗?”
雁门太守却不以为意的说道:“怎么可能,这么多年来,他们也没有攻过城?尤其是像剧阳这种城高墙厚的大城。所以攻城是决不可能的。就算是他们攻城了,里边那么多乡勇民夫帮助守城,坚持到各地支援过去,也完全没有问题,用不到咱们的。要我说,大人您也与我一起收好雁门不失就是大功一件,何必去拼命呢?”
这种视人命为草芥的发言,令张奂怒不可遏,差点就直接把尸位素餐这四个字给骂出去了。
喜欢重整汉末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整汉末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