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妈子被堵得说不出话,只想赶紧溜,可刚迈腿,就被王伯伸脚绊了一下,“哎哟” 一声摔在台阶上,帕子掉在地上,滚出半包银子 —— 正是柳玉茹给她的赏钱。
“哟,这银子上还刻着柳府的印呢!” 春桃捡起来晃了晃,“合着柳家是花钱雇人造谣啊?真是丢人现眼!”
老妈子脸涨得通红,爬起来捂着脸就跑,连银子都忘了拿。街坊们笑得前仰后合,张师傅举着锅铲喊:“下次再敢来,老子给你炒盘‘爆炒谣言’!”
等众人笑够了,沈砚之才打开食盒,里面是个青瓷碗,装着些橙黄色的粉末:“这是蟹黄磨的粉,江南刚送过来的,比京城的鲜。你做蟹粉酿藕丝,用这个正好。”
苏清欢接过碗,指尖碰到他的手,两人都顿了一下,赶紧移开视线。春桃在旁边偷偷笑,被沈砚之瞪了一眼,立马捂住嘴装正经。
“对了,李御厨让我给你带句话。” 沈砚之清了清嗓子,避开春桃的目光,“御膳选拔要做三道题:一道应时菜,一道传承菜,一道创新菜。传承菜最好用你母亲留下的食谱,他说那里面藏着门道。”
苏清欢心里一动,转身进里屋拿出个旧食谱,正是原主生母留下的。她翻开一页,上面写着 “蟹粉豆腐羹”,旁边画着个小鼎的图案 —— 跟她的青铜小鼎一模一样。刚指给沈砚看,青铜小鼎突然发光,食谱上的字迹像是活了过来,顺着鼎身的纹路爬了上去。
“这鼎果然跟你母亲有关。” 沈砚之眼神亮了,“李御厨说,当年你母亲就是用这鼎做的蟹粉豆腐羹,连先帝都赞不绝口。这次你做这道菜,定能让太后想起当年的味道。”
正说着,门口传来马蹄声,李御厨的师弟又来了,这次扛着个大坛子:“清欢丫头,老李让我给你送坛‘荷花露’,说是当年你母亲做御膳时用的,能去蟹粉的腥,还能提鲜。”
坛子打开,一股清香味扑面而来,青铜小鼎的光更亮了。苏清欢舀了一勺尝了尝,清甜爽口,立马笑着道谢:“替我多谢李御厨,这份情我记下了。”
老者摆摆手,又叮嘱几句御膳房的规矩,比如 “太后爱吃甜口,少放盐”“摆盘别太花哨,要实在”,才翻身上马走了。
眼看日头升到头顶,苏清欢挽起袖子准备试菜。王伯烧火,春桃洗菜,沈砚之居然也撸起袖子帮忙剥栗子,手指被栗子壳划破了个小口也不在意。苏清欢看见,赶紧找了块布条给他包上:“沈大人还是歇着吧,这点活我们来就行。”
“没事,” 沈砚之耳尖微红,“剥栗子而已,难不倒我。”
春桃在旁边偷偷跟王伯挤眼睛:“你看沈大人,剥栗子比我还认真,怕是想当我们家上门女婿呢!” 王伯笑得烟袋锅子都掉了,赶紧捂住嘴,却还是漏出 “嘿嘿” 的笑声。
沈砚之听见了,假装没听见,剥栗子的手却更快了。苏清欢忍着笑,把藕切成细丝,放进鼎水里焯了焯 —— 果然,原本一折就断的藕丝变得韧劲十足,还带着淡淡的清香。她拌上蟹黄粉和笋末,小心翼翼地塞回藕孔里,放进蒸笼蒸了起来。
不多时,蒸笼里冒出香气,混着蟹黄的鲜和藕的甜,连隔壁的狗都扒着门叫。春桃第一个冲过去揭盖子,眼睛都看直了:“小姐,这藕看着跟白玉似的,太好看了!”
苏清欢夹起一块放进碗里,递给药沈砚之:“尝尝。” 沈砚之接过,刚咬一口,蟹黄的鲜就在嘴里炸开,藕丝韧劲十足,一点都不柴,还有淡淡的荷香萦绕在舌尖。
“好吃。” 他由衷赞叹,“比御膳房的蟹粉菜还鲜。”
王伯也尝了一口,咂着嘴说:“这道菜既有市井的实在,又有宫廷的精致,太后肯定喜欢!” 张师傅更是直接,一口一块,差点把盘子都吞下去:“清欢丫头,下次流水席能不能加这道菜?我出双倍价钱!”
众人正热闹着,春桃突然指着青铜小鼎喊:“小姐,鼎上有字!” 大家凑过去一看,鼎身的云雷纹里居然浮现出几个小字:“味正心诚,方得始终”,正是厨神铭文。
苏清欢摩挲着鼎身,心里突然亮堂起来。她抬头看向沈砚之,正好撞见他的目光,两人都笑了。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落在鼎身的暖光上,映得满屋子都是温柔的烟火气。
“看来,这次御膳选拔,咱们赢定了。” 苏清欢拿起食谱,眼里闪着光。
沈砚之点点头,把剥好的栗子推给她:“有我在,柳家动不了你。”
春桃凑过来,手里还拿着那块老妈子落下的银子:“那这银子怎么办?总不能还给柳家吧?”
苏清欢想了想,笑着说:“给张师傅打壶酒,剩下的买些糖,给街坊们的孩子分了 —— 就当是柳家给咱们送的‘造谣谢礼’。”
众人顿时笑得更欢了。灶房里的香气飘得老远,连巷口的风都带着甜意。青铜小鼎静静地放在案头,暖光柔和,像是在守护着这满室的清欢与安宁。
喜欢清欢渡:味染人间请大家收藏:(m.20xs.org)清欢渡:味染人间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