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建筑公司不计成本全力以赴的施工下,玩具厂的建设进度堪称神速。
时间悄然来到了十一月中旬。
北方的天气已经带上了冬日的萧瑟。
但红旗大队村东头那片巨大的工地上却依旧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原本的盐碱荒地已经彻底变了模样。
一排排宽敞明亮,红砖青瓦的标准厂房已经拔地而起,主体结构全部完工,只剩下最后的封顶和内部装修工作。
按照王工的说法,最多再有半个月,这座在整个安平县都堪称“现代化”的工厂就能正式竣工交付了。
看着那一片崭新气派的厂房,红旗大队的村民们心里是越来越火热,也越来越焦虑。
厂子眼看就要盖好了。
那……什么时候才招工人呢?
这成了最近一段时间全村人讨论最多也最关心的话题。
谁家要是能有一个人进到这个“海外华侨”办的厂子里上班,那可就不是简单的“有活干”了,那是端上了比城里人还金贵的“金饭碗”啊!
于是最近一段时间晏家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
每天从早到晚都有村民提着一篮子自家攒的还带着鸡毛的土鸡蛋,或者抱着几棵刚从地里拔出来水灵灵的大白菜,变着法儿地来跟晏卫国和钱玉芬“拉关系”。
“他晏大队长,你看俺家二小子壮得跟牛一样,干活绝对是一把好手!到时候厂里招人,您可得优先考虑考虑啊!”
“他婶子,咱两家可是几十年的老邻居了,俺家闺女手可巧了,绣花描凤的样样都行!进厂子做那什么玩具肯定没问题!”
面对乡亲们这股子前所未有的热情,晏卫国是既享受又头疼。
享受的是,他这辈子还没这么受人追捧过。
走到哪儿都有人客客气气地递烟打招呼,喊他一声“晏厂长”。
头疼的是,全村几百口人都想进厂。
可厂子再大,第一批招工撑死了也就百十来号人,不可能把所有人都招进来啊。
这招谁不招谁的,可就成了天大的人情债。
他把这个烦恼跟晏明洲一说。
晏明洲听完只是笑了笑,似乎早就料到了会有这一天。
“大伯,这事好办。”
他拿出一张纸在上面写写画画,然后递给了晏卫国。
“明天,您就把这个贴到大队部的公告栏上。”
晏卫国接过纸,凑到煤油灯下仔细一看,上面用毛笔写得遒劲有力的大字:
安平玩具厂第一批工人招工启事
下面则是详细的招工要求,一共三条:
一、 年龄要求: 年满18周岁,不超过45周岁,男女不限,身体健康,无传染病史,无不良嗜好。
二、 文化要求: 具备小学及以上文化水平者,方可报名,具备初中、高中(或同等学历)文化水平者,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三、 核心原则: 本次招工,将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统一的、简单的文化和动手能力测试,凡弄虚作假、请客送礼、托关系走后门者,一经发现,立刻取消报名资格,并永不录用!
落款是“安平玩具厂筹备办公室”,还盖着一个刚刚从县里刻好的崭新公章。
晏卫国看着这三条要求,愣住了。
第一条还算正常。
可这第二条和第三条,就让他有些看不懂了。
“明洲啊,”他疑惑地问道,“咱们这厂子做的不是手工活吗?要那么高的文化干啥?能识字就行了呗,还要初中高中的?”
在他们农村,大部分人能读完小学就算是有文化的人了。
读过初中高中的那更是凤毛麟角,都是准备以后吃“国家粮”的。
让他们来工厂里当工人?这不是大材小用吗?
“大伯,目光要放长远。”晏明洲耐心地解释道,“我们的玩具厂以后是要上机器的,从国外引进的先进设备,操作机器得看懂说明书,都需要有文化学得快的人。”
“我们现在招的不仅仅是普通的工人,更是我们工厂未来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的储备力量,文化是基础。”
“至于这第三条……”晏卫国的脸色变得更加凝重,“不让托关系走后门?还要永不录用?这……这也太不近人情了吧?乡里乡亲的低头不见抬头见,把话说得这么绝,以后……这关系还怎么处啊?”
在他看来,招工这种事不就是靠“人情”和“关系”吗?
谁家跟大队干部的关系好,谁家就能优先占个好位置,这都是多少年来的“潜规则”了。
“大伯,我就是要‘不近人情’。”晏明洲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
“我们办的是工厂,不是慈善堂,更不是‘家族福利社’。”
“一个工厂想要发展,想要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活下来,靠的是什么?不是人情,是规矩!”
“从招工的第一天起,我就要给所有人立下一个最根本的规矩,在咱们玩具厂,一切都按制度来!按能力来!而不是按关系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回1981:奖励百亿美金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回1981:奖励百亿美金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