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小组”的成立,如同在“金梭”项目的心脏地带,又构筑起一个绝对核心的堡垒。成员仅有七人,除了陈曦和经过严格考验的赵磊,其余五人皆是周启明从各个相关领域精挑细选而来的顶尖专家,背景干净得像一张白纸,忠诚度经过层层筛选。小组的办公区域被完全物理隔离,进出需要三重生物特征验证,所有数据传输通过独立的量子加密通道,与外界的联系被压缩到近乎为零,除了那条陈曦极力争取来的、受到严格监控的“紧急通道”。
第一次小组会议,气氛凝重得如同手术室。新来的成员,有两位是资历远超陈曦的老专家,目光中带着审视与不易察觉的傲气;另外三位年轻些,但也是各自领域的翘楚,沉默而锐利。赵磊坐在陈曦身边,显得有些紧张。
陈曦没有客套,直接切入主题,将“先锋小组”需要攻克的三个最核心、也最敏感的技术堡垒全盘托出。每一个难题都如同横亘在前的险峰,涉及的理论深度和实现难度,让在座的专家们都微微蹙起了眉头。
“时间紧,任务重,我们没有试错的空间。”陈曦的声音在安静的会议室里回荡,“这里的每一项突破,都可能直接影响‘金梭’项目的最终形态,甚至更广层面的战略布局。所以,我需要绝对的专注,以及……”他顿了顿,目光缓缓扫过每一个人,“毫无保留的信任。”
一位姓钱的老专家推了推眼镜,缓缓开口:“陈首席,信任是相互的。我们坐在这里,本身就是一种表态。但技术路径的争论,在所难免。如何确保不同的声音,不会被视为……不信任?”
这是个尖锐而现实的问题。学术争论与忠诚度怀疑,往往只有一线之隔。
陈曦迎着他的目光,坦然道:“钱老,在技术问题上,我欢迎任何基于逻辑和数据的争论,越激烈越好。我唯一的要求是,所有的争论,必须发生在这个房间之内,所有的数据和思路,必须留在我们的系统之中。出了这个门,我们只有一个声音。”
他打开投影,展示了一套他连夜制定的、极其严苛的内部协作与保密协议细则,包括代码提交的交叉盲审、关键思路的集体论证流程、以及异常行为(包括过于完美的合规)的自动标记系统。
“规则在这里,对所有人都一样,包括我自己。”陈曦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我们是一个整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这套近乎“透明人”的管理方式,让几位新成员都有些动容。他们见识过太多因内部倾轧或猜忌而失败的项目,陈曦这种将规则前置、将风险摊开的方式,虽然严苛,却反而给人一种奇异的安定感。
信任的建立,始于明确的规则和边界的确认。
就在陈曦努力在“先锋小组”内部夯实的信任地基时,巴黎的陈玥,却在品尝着独立后第一口信任变质的苦涩。
“未来工作室”的成立,让她摆脱了品牌的束缚,但也意味着她需要独自面对所有商业上的风雨。首个完全由她主导的高级定制系列“元初”,设计稿刚刚完成,就接到了摩纳哥一位极具声望的皇室成员的订单,指定要系列中最复杂、最具代表性的一件礼服,用于出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国事活动。
这无疑是工作室打响独立招牌的绝佳机会。陈玥和她的团队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精力,从面料研发到手工缝制,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完美。负责与客户对接和协调生产流程的,是工作室新聘请的运营总监,一位在巴黎时尚圈人脉颇广、精明干练的法国女人,伊莎贝尔。
伊莎贝尔表现出了极高的专业度,将客户的要求传达得清晰准确,与工坊的沟通也看似顺畅无比。陈玥对她颇为倚重,将大部分对外协调和进度跟进工作都交给了她。
然而,就在礼服即将完成,准备进行最后一次试穿的前一周,陈玥在巡视工坊时,无意间听到两个资深工匠在用意大利语低声抱怨。
“还要改?这已经是第五次了!客户到底有没有准主意?”
“听伊莎贝尔说,客户对袖口的钻石排列不满意,觉得不够‘闪耀’。”
陈玥的心猛地一沉。袖口的钻石排列方案,是她亲自与客户沟通后确定的,客户当时明确表示非常满意,怎么可能临到交付又提出如此重大的修改?而且,如此重要的客户反馈,伊莎贝尔为什么没有第一时间向她汇报?
她不动声色地调取了伊莎贝尔与客户方的所有邮件往来记录(作为工作室所有者,她拥有最高权限)。记录显示,客户确实提出过几次关于配饰和内衬的微调建议,但都被伊莎贝尔以“设计师坚持艺术完整性”为由婉拒了,根本未曾传达给她。而关于袖口钻石排列的所谓“重大修改要求”,在邮件记录中根本不存在!
是伊莎贝尔在撒谎!她为什么要这样做?拖延工期?制造她和客户之间的矛盾?
陈玥没有立刻发作。她秘密联系了摩纳哥皇室的那位客户助理,以确认最终细节为由,委婉地询问了对礼服的满意度。对方回复迅速而明确,对设计,尤其是袖口的独特处理赞不绝口,并期待最终的成品,完全没有提及任何需要重大修改的意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之币战天王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之币战天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