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王小河在学术道路上的步伐稳健而迅速。
凭借过硬的学术成果和那份独有的、冷静到近乎钝感的专注力,她在国内城市规划领域声名鹊起。
每天,她的邮箱和办公桌上都堆满了雪花般的邀约。
高端学术论坛、政府咨询会议、业界颁奖典礼、媒体专访……她已然成为一颗耀眼的学术明星。
然而,内核里的她,依旧是那个带点自闭特质、热爱知识和思考远胜于人际交往的王小河。
对于这些喧嚣的社交活动,她保持着一种近乎缺心眼子的直率态度。
感兴趣的、对学术有益的,她会认真准备参与。
纯粹应酬和刷脸性质的,她一律礼貌回绝,从不勉强自己。
她的日常快乐依旧简单。
泡在实验室里,读文献,带学生,坐在电脑前爬格子,码出一篇篇论文。
外界的社交名利场仿佛与她隔着一层透明的屏障,她安然地活在自己纯粹而高效的世界里。
时光的流逝好像在她身上停止了。
在孟燕臣的保护下,她一直是那个天真、好奇和独立的王小河。
……
王小河与孟燕臣共育有二子二女,每个孩子都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大儿子孟星晖完美继承了母亲的智商与专注,从小就是个数学天才。
他的人生就像安了加速器,每一步都走得比同龄人更快更受瞩目。
如今34岁的他已是中科院最年轻的数学研究所所长,担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连续两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被《自然》杂志列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40位青年科学家之一。
他醉心于黎曼猜想,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像极了当年的陈景润,可以为了一篇论文三天不眠不休,却经常忘记吃饭穿衣。
小河常开玩笑说:
“我虽然生了星晖,但这个孩子并不属于我,他的生命是献给全人类科技进步的。”
大女儿孟月明则选择了另一条路。
这个32岁就成为贫困县县委书记的姑娘,像极了年轻时的孟燕臣,理想主义,坚韧不拔。
她扎根西部十二年,把最好的青春都奉献给了脱贫攻坚事业。
小河既心疼又骄傲:
“月明是献给国家的。”
最让小河放心不下的是小女儿孟霁景。
今年20岁的孟霁景正就读于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院,立志将来继承爸爸的专业,要做一名优秀的神经外科医生。
好在Emma常常跟她打视频电话,一声声妈妈总能叫得她心软。
每年圣诞假期,Emma都会从万里之外的美国回到沪市看望父母,跟他们一起度过自己的生日。
真正常伴王小河和孟燕臣身边的,只有小儿子孟晨曦。
这个25岁的年轻人,成长轨迹和性格脾气都与哥哥姐姐完全不同。
星晖和月明出生在爸妈还年轻的时候。
那时父母离异、分居两地,妈妈还在读书,本科、硕士、博士一路读上去,毕业之后又换了两次工作。
他们的童年就是跟着妈妈到处旅居、颠沛流离,在不同城市之间搬家、租房,不停地转校。
他们从小目睹了妈妈的奋斗,王小河的辛苦也激励了两个孩子。
这让他们早熟、独立、懂事、坚强。
而晨曦出生时,父母事业已稳定,家庭富足,他是在全家的期盼和守护中出生的孩子,从小受尽家人宠爱,一直被爸爸和奶奶带在身边,连大学都是走读的。
他性格毫不骄纵,继承了奶奶傅闻樱的商业头脑,把家族企业发展成沪上知名民营企业,更难得的是情商极高,长袖善舞,把每个跟他打交道的人都哄得服服帖帖。
不管应酬再多,孟晨曦坚持每周三天,去故园陪父母共进晚餐。
……
办好退休手续的第二天,55岁的王小河站在故园卧室的镜子前,小心翼翼地把那头漂亮蜷曲的奶奶灰银发扎成马尾,套上宽松的卫衣和帆布鞋。
她对着镜中的自己做了个鬼脸,然后郑重地将荷兰莱顿大学考古系的录取通知书、荷兰语教程、护照和欧洲旅游地图塞进背包。
客厅里,孟晨曦已经等候多时。
看到妈妈这身打扮,他吹了个口哨:
“哇哦,王同学今天看起来很青春嘛!”
王小河笑着转了个圈:
“怎么样?像不像大学生?”
“像极了!”
晨曦竖起大拇指,递过一个信封,“喏,家庭半额奖学金第一期。说好的,每门课都要拿A哦!”
王小河打开信封,里面是一沓大面额欧元现钞,还有一张像模像样的奖学金协议,条款包括但不限于:
GPA不得低于3.8、每周视频汇报学习进度、毕业论文要拿A等……
“孟晨曦,你这奖学金条件怎么比学校还苛刻啊?”
王小河哭笑不得。
“那当然,这可是我的投资基金,要看到回报的。”
孟晨曦俏皮地眨眨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孟医生的学霸小青梅又双叒怀孕了请大家收藏:(m.20xs.org)孟医生的学霸小青梅又双叒怀孕了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