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后。
秋意渐浓,梧桐叶在微风中打着旋儿,落在T大干净的路面上。王小河抱着一摞厚重的书籍,步履轻快地穿过校园。
研究生一年级对其他人来说课业繁重,但她的头脑如同高速运转的精密仪器,高效地吸收、整合着信息,可以说是游刃有余也不为过。
因此,一个念头,一个在她看来逻辑自洽、时机成熟的念头,在昨晚通读一份关于城市人口结构与公共资源配置的文献时,如同电路接通般清晰地亮起。也许是时候见缝插针地再生一个?
这个决定在她脑中迅速成型,并被她反复验证:
星星已经两岁,托儿所适应良好;
她的学业进入相对稳定的研究阶段,时间弹性增大;
双方父母身体硬朗,且对育儿充满热情;
孟燕臣的职业生涯稳步上升,经济基础稳固,可以托底;
她和孟燕臣经过这两年相处的磨合,已能高效处理家庭事务,配合默契。
最重要的是,小河很希望在这个世界上多一个亲人,由自己亲自带来的那种。
既然是迟早要完成的指标,何不早早搞定。
于是,当晚,在孟燕臣结束一台复杂手术,带着一身消毒水味和疲惫回到家,刚解开一丝不苟的领带时,王小河在手机视频通话的另一端,顶着一头因为思考而抓得乱糟糟的短发,眼神晶亮,开门见山:
“燕臣哥,我们生个二胎吧。”
孟燕臣镜片后的目光瞬间从疲惫切换到高度警戒的审视模式,如同精密雷达扫描着眼前的提案人。
“理由?”他的声音低沉平稳,听不出情绪,他面对重大提议时的标准防御姿态。
小河早已打好腹稿,语速飞快,条理清晰:
“第一,人口结构优化角度,间隔两年左右是较优选择,利于手足互动及父母精力分配。第二,我学业方面,核心课程已完成,现阶段以研究和论文为主,时间相对自主可控。第三,家庭支持系统完善,父母意愿强烈且具备能力。第四,经济基础稳固,抗风险能力强。第五,”她顿了顿,眼神里掠过一丝罕见的、属于她钝感力之外的柔软,“我们……也可以再拥有一次那样的体验。”
她指的是共同孕育新生命的独特联结。
孟燕臣沉默地听着,修长的手指无意识地按压着眉心。他没有立刻反驳,这是对小河逻辑论证能力的尊重。但风险规避本能开始高速运转。
“小河,”他开口,声音依旧冷静,“你的论证基于理想模型。现实变量考虑不足。”
“你的学业压力。 研究阶段看似弹性,实则对专注力和时间投入要求更高。怀孕后期的身体负担、产后的恢复期,会严重挤压你的研究时间和精力质量,你也不想延期毕业吧。”
“时机也不成熟。 我们结婚以来一直分居京沪两地,聚少离多,缺少磨合,我们仍在适应夫妻、父母的新角色。增加新变量,我觉得对系统稳定性是一种挑战。”
他没有指责,只有基于事实和概率的冷静分析。金丝眼镜后的目光锐利,仿佛能穿透小河的乐观模型,看到其下潜藏的暗礁。
小河烦躁地抓了抓头发,开始寻找新的突破口。
“燕臣哥,风险存在但可控。学业上,我的导师理解并支持家庭计划,我可以远程参与。健康风险,你是专家,有你在,预防和监测可以做到极致。精力分配,我们可以优化流程,引入更多家庭支持。至于稳定……”
她带着一种近乎天真的坦诚,“我们不是一直在不稳定性中打怪升级吗?以前那么难都过来了,缺少磨合的问题,多磨合磨合不就得了?我快生的时候回沪,我们一起生活,好吗?冲突是熵增,我们有能力做功减熵。”
她用了物理学的比喻,这是他们之间独有的语言。
孟燕臣看着她亮晶晶的眼睛里那份纯粹的信任和跃跃欲试,心底最深处被触动了一下。
但理性堡垒依然坚固。“小河,有能力不等于有必要在此时承受。最优解是等你拿到学位,职业方向更稳定后,再考虑。”
“可时间不等人!”小河有些急了,她的思维是跳跃的、抓住灵感就要行动的,“最优解是相对的!现在有现在的优势,以后我会更忙,压力只会越来越大!而且……”
她声音低了下去,带着一丝她自己都未察觉的依赖,“我现在就想要。感觉……时机对了。”
最后那句近乎任性的话,像一颗小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孟燕臣理性筑起的高墙下激起一圈微澜。
他看着她难得流露出的、近乎孩子气的渴望,想起她怀星星时那种惊人的韧性和初为人母时笨拙却动人的柔软。
他沉默了很久,久到小河以为这场谈判要无疾而终。
他终于开口,语气没有松动,但给出了一个程序性的出口,“这不是一个可以凭感觉立刻决定的事情,小河。让我再想想。”
“成交!”小河立刻应下,像赢得了阶段性胜利。她知道,对于孟燕臣来说,再想想就意味着他动摇了,开始认真考虑可能性,而不仅仅是拒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孟医生的学霸小青梅又双叒怀孕了请大家收藏:(m.20xs.org)孟医生的学霸小青梅又双叒怀孕了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