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陵城的瘟疫,如同退潮般缓缓撤去,留下的是满目疮痍与深入骨髓的疲惫。死亡的气息淡了,但哀伤与贫瘠却如同沉重的铅块,压在每一个幸存者的心头。周鸣带着仅存的几名弟子和部分在瘟疫中展现出坚韧与仁心的本地人,撤到了鄢陵西北二十里外、一处更为隐蔽的山谷——隐谷。谷中有废弃的猎户石屋数间,一股清澈的山泉常年流淌,虽荒僻简陋,却远离了战乱与疫病的中心,有了几分劫后余生的喘息之机。
石屋内,火塘里的松枝噼啪作响,驱散着深秋的寒意,也映照着周鸣苍老而疲惫的面容。他坐在一块磨平的石墩上,面前摊开着两个东西:一个是淳于毅以命守护、油布包裹的木匣,里面是残存的《天工格物》草本和笔记;另一个,则是那个在瘟疫最绝望时刻,老妇人塞给他的、散发着草药清香的粗糙麻布香囊。火光跳跃,在他深邃的眼眸中投下明明灭灭的阴影。战争的血算、瘟疫的哀嚎、弟子的凋零、流民的绝望…无数画面在他脑海中翻腾、沉淀,最终化为一种近乎枯寂的宁静与…不可动摇的决意。
他打开木匣,取出竹简,动作缓慢而珍重。指尖拂过冰冷的简片,如同抚过淳于毅和公输焕年轻的脸庞。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如同进行一场精密的手术,开始评估智慧的损失与重构的可能:
1. 《归藏真解》核心卷的损毁:
《律历同源》(第二卷): 公输焕工坊的爆炸,已将其原始草本与大部分推导笔记彻底焚毁。核心的天文观测数据与音律数理模型,需凭借记忆艰难回溯、补全,完整性预计不足六成。
《枢机秘钥》(加密卷): 淳于毅沉河前刻下的“九宫格位,三六为枢,八四为钥,二七断生死”是开启《真解》的密码线索,但完整的密钥体系已随他永葬黄河。这意味着《真解》即使补全,也将成为一座没有原配钥匙的宝库,后世开启难度剧增。
《天工格物》(第一卷): 相对完整,但早期版本更侧重工具原理,缺少此次瘟疫中获得的宝贵医学、防疫经验及深化后的农业水利观察。
“火种未熄,然薪已半残…”周鸣低声自语,声音沙哑。他提起炭笔,在几片新的素帛上开始艰难地回溯、补写《律历同源》的关键节点,字迹因记忆的模糊和精神的疲惫而略显颤抖。他知道,自己穷尽余生,也难以完全复原那份超越时代的智慧。但只要核心的思想——逻辑推演、实证观察、模型构建——得以延续,火种便不灭!
遴选新薪:守护者的传承
周鸣的目光,缓缓扫过石屋内外的身影。火光映照着几张年轻而坚毅的面孔。
阿泽(郑国少年阿樵之弟): 沉默寡言,眼神却如鹰隼般锐利。在瘟疫隔离区,他不仅承担最危险的秽区清理,更展现出惊人的空间记忆与组织能力。周鸣曾见他仅凭观察和心算,就将混乱的药品、布匹、醋液存量梳理得井井有条,并优化了每日配给路线,效率提升近三成。他身上,有兄长阿樵对“格子”的敏感,更在生死磨砺中淬炼出远超其兄的沉稳与责任。他不懂高深卦爻,却对数字、方位、流程有着本能的直觉。
辛姒(原鄢陵城草药商的女儿): 年纪最轻,约莫十五六岁,却在瘟疫中展现了非凡的勇气与仁心。她通晓百草,在药炉旁日夜不休,凭嗅觉和少量家传笔记,竟在周鸣基础方剂上改良出更适合本地人体质的止痢汤药。她更有一双巧手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力,能敏锐察觉病患细微的症状变化。最重要的是,她怀抱垂死孩童时眼中流露的悲悯,与周鸣在鄢陵所见如出一辙。
石仲(原晋军伤残老兵): 年近四十,断了一臂,性情耿直刚毅。在瘟疫中,他是指挥流民维持净区秩序、震慑宵小的核心。他或许不通文墨,不懂算理,但他对“守护”二字有着刻骨的理解。他认准了周鸣是救命恩人,更认准了周鸣所做之事关乎更多人的活路,其忠诚与执行力,坚如磐石。
夜深人静。周鸣将阿泽、辛姒唤至火塘边。石仲持木棍,如铁塔般守在石屋唯一的入口处,隔绝内外。
“此物,名为《归藏真解》。”周鸣的声音低沉而肃穆,指着木匣中那些承载着超越时代智慧的竹简素帛,“非仙法,非神谕,乃穷究天地之理、万物之序的…格物之道。得其髓者,可识天时,利农桑,祛病疫,造精工。” 他略去了战争与密码的篇章,只强调其“生民之用”。
阿泽和辛姒屏息凝神,眼中闪烁着震撼与渴望的光芒。
“然此道…亦如双刃之剑。用之正则福泽苍生,用之邪则遗祸无穷!”周鸣的目光陡然变得锐利如刀,扫过两人,“昔日稷下,吾以此道助齐称霸,却间接催生战火,焦土千里。阴符秘算,本为护国,反成屠戮之器!此…为师毕生之痛,亦为汝等之戒!”
他停顿良久,让沉重的教训沉入心底,才继续道:“《真解》之钥,已随尔淳于师兄沉于大河。匣中所存,亦非全璧。今日传于汝二人,非望汝等穷究其所有玄奥,而望汝等…守其根本,持其正道,待时而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数学易圣:我在春秋当国师请大家收藏:(m.20xs.org)数学易圣:我在春秋当国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