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宫阙深处,麒麟殿内,空气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巨大的蟠龙铜柱在烛火映照下投下摇曳的阴影,如同殿内诸卿心头盘踞的忧虑。齐国,这个在管仲治下正蒸蒸日上的东方霸主,此刻正站在一个决定未来数十年国运的十字路口。
戎狄大举南侵,王畿告急!周天子遣使持血书求援,泣血呼吁诸侯“尊王攘夷”。然而,赤狄、白狄联军势大,控弦之士号称十万,铁蹄已踏破邢、卫,兵锋直指中原腹地。齐若出兵,是扶危定倾,成就无上霸业?还是深陷泥潭,耗尽数年积蓄的国力?若不出兵,坐视宗周倾覆,戎狄肆虐中原,齐国“尊王”大旗将轰然倒塌,霸业根基动摇,更将直面汹涌而来的狄骑!
殿内,争论已至白热化。
上大夫高傒须发贲张,声音激越:“戎狄豺狼之性,凶悍难制!王师孱弱,邢、卫已溃!我齐国纵强,劳师远征,深入不毛,胜败难料!一旦有失,国本动摇!且国内新法初行,百业待兴,岂宜妄动干戈?当固守疆域,保境安民为上!” 他代表了保守贵族的畏战与自保。
大司马王子成父则慷慨激昂:“君上!相国!‘尊王攘夷’,乃我齐立霸之基!天子蒙尘,诸侯袖手,霸业何存?戎狄若破王畿,荼毒中原,其势愈炽,下一个必是我齐!当趁其立足未稳,纠合诸侯,雷霆一击!此乃存亡之道,非仅仁义之举!” 他代表了军方扩张派。
双方各有拥趸,唇枪舌剑,互不相让。利弊纠缠,风险难测。御座之上,齐桓公(或实际决策的管仲)眉头深锁,目光投向殿角一直沉默的管仲。
管仲缓缓起身,殿内瞬间寂静。他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同样侍立殿中、身着太卜丞官服的周鸣身上。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戎事凶险,不可不察。太卜丞周鸣,”管仲的声音平稳而有力,“尔精研易数,通晓天人物性之理。今社稷存亡系于一念,请尔焚香告天,筮问吉凶,推演此‘攘夷’之役,于我齐国利害之数!” 他将决定国运的难题,抛给了周鸣的“数学易学”。这不是简单的卜筮,而是要求一份基于数据的战略推演报告!
“臣,谨遵相国之命!”周鸣出列,躬身领命。他能感受到高傒等人投来的、混杂着不屑、敌意与一丝紧张的复杂目光。麒麟殿中央,巨大的沙盘舆图早已备好,上面标注着敌我态势、山川险要、粮道水脉。几名“候人”(情报官)肃立一旁,捧着厚厚的简牍——那是周鸣以“国用之数”职权,耗时数月,动用“畴人”网络收集整理的各国核心数据:戎狄各部兵力、装备、习性;邢卫残余力量;可能响应的诸侯(宋、曹、郑等)之军力、粮秣、国君倾向;齐国自身可动员兵力、粮草储备、运输能力;乃至北方气候规律、疫病发生概率……
周鸣走到沙盘前,闭目凝神片刻。当他睁开眼时,所有情绪已沉淀下去,只剩下纯粹的、冰冷的逻辑之光。他开始了这场决定齐国命运的“卜筮”——一场大型多国博弈推演!
第一步:焚香告天(仪式感与数据整合)
周鸣点燃香烛,行简化的筮仪(伪随机数生成,提供起始点),目光却锐利如鹰,扫过“候人”呈上的数据简牍。他口中念念有词(实则是快速梳理关键参数):
“观‘象’:狄骑十万,然分属赤狄、白狄,号令不一(凝聚力系数0.6);其长于野战,短于攻坚(攻城效率-30%);粮草依赖劫掠,补给线脆弱(断粮风险P=0.4)……”
“我齐可出精兵三万,战车八百乘,粮秣足支六月(核心战力);宋公摇摆,其兵五千,可用性P=0.5;曹侯坚定,兵三千,可用性P=0.8……”
“王畿残兵约八千,据城可守十五日(守城系数+20%);北地春寒,疫病发生概率P=0.3(影响战力-15%)……”
海量的数据在他脑中飞速整合、量化。
第二步:排筹布卦(建模与多策略推演)
周鸣挥手,数名助手(包括淳于毅)迅速上前,根据他的指令,在沙盘和巨大的木板上用不同颜色的算筹、木牌标记推演。
策略一:不出兵,固守。
结果:王畿必失,天子威信扫地。戎狄消化战果后,整合力量南下概率P=0.9。中原诸侯离心,齐“尊王”旗帜崩解,长期战略环境恶化(收益R=-10,风险:狄骑直接威胁本土P=0.7)。
策略二:齐单独出兵,速战速决。
推演:齐军战力强,初期可胜(小胜概率P=0.7)。然狄骑机动性强,避实击虚,断粮道(P=0.6)。孤军深入,后援不继,一旦受挫,损失惨重(大败概率P=0.4)。即使惨胜,国力大耗,无力压制诸侯(净收益R≈0,高风险)。
策略三:合诸侯联军,以“尊王”之名共击。
推演:此为核心策略。周鸣重点分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数学易圣:我在春秋当国师请大家收藏:(m.20xs.org)数学易圣:我在春秋当国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