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89年 汉前少帝四年 农历正月初一
凛冬的酷寒,在岁末年初之际达到了顶峰。狄道城内外,银装素裹,积雪皑皑,屋檐下悬挂着长长的冰棱,在稀薄的冬日阳光下闪烁着刺目的寒光。朔风依旧凛冽,但相较于前些日子的狂暴,似乎也因年节的到来而稍稍收敛了几分锋芒。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不同于往常的气息,那是柴火燃烧特有的烟火气、祭祀用的香烛味,以及尽管微弱却切实存在的、属于节日的期盼与肃穆。连续数年的丰稔,尤其是刚刚过去的、在战火洗礼后仍能获得空前丰收的一年,使得北地郡的这个新年,承载了远超以往的安稳与希望。尽管边关的威胁依旧如悬顶之剑,尽管与朔方的龃龉尚未消弭,但此刻,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军民们更愿意暂时放下忧虑,沉浸在难得的安宁与对未来的祈福之中。对于靖王李凌而言,新年不仅意味着时间的更迭,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仪式节点——祭祀祖先。这不仅是维系家族血脉认同、凝聚人心的重要典礼,更是向治下臣民展示李氏家族传承有序、根基深厚的绝佳时机。尤其在今年,嫡子李玄业已年届九岁(虚岁),心智渐开,正是引导其正式参与家族重大仪式,感受责任,强化其继承人身份认同的关键时刻。因此,李凌决定,今年的岁末祭祖,不仅要办得格外隆重,更要让李玄业在其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使其深刻理解“家”与“国”、“祖”与“业”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
正月初一,元日。天色未明,狄道城内已是人影攒动。依照礼制,郡府早已颁下告示,今日免除一切非紧急公务,与民同乐。家家户户清扫门庭,更换桃符,准备简单的祭品,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家人平安。孩童们穿着难得的新衣,在雪地里嬉戏,笑声为严寒的冬日增添了几分暖意。城中的主要街道上,官府组织了舞龙、傩戏等表演,引来阵阵喝彩。然而,整个狄道城最为庄严肃穆的地方,莫过于城北新近扩建完成的靖王府宗庙。这座庙宇虽不及长安刘氏宗庙那般宏伟,但在北地已属最高规制,青砖灰瓦,飞檐斗拱,显得古朴而庄严。庙前广场开阔,汉白玉铺地,虽被积雪覆盖,却早已被打扫得干干净净。
辰时初刻,靖王府中门大开。李凌身着庄重的玄色王服,头戴九旒冕冠,神色肃穆,缓步而出。其身后,正妻靖安公主刘玥盛装华服,雍容典雅。再之后,便是今日格外引人注目的嫡子李玄业。年仅九岁的他,穿着一身特制的缩小版爵服,小脸紧绷,眼神中既有紧张,更有一种被委以重任的郑重。妾室萧姝、韩萱、吕贞及各房子弟、有头有脸的宗族长老、郡府核心僚属如周勃、公孙阙、高顺等,皆按品级着礼服,紧随其后。队伍浩浩荡荡,寂静无声,唯有靴履踏在雪地上发出的“咯吱”声,以及仪仗队伍中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的声音,更添肃杀庄严之气。
队伍抵达宗庙前,钟磬齐鸣。李凌率众在庙门外整冠肃立,静候吉时。李玄业紧紧跟在父亲身后,小手微微攥着衣角,努力模仿着父亲的沉稳姿态。他偷偷抬眼望去,只见宗庙大门洞开,里面烛火通明,香烟缭绕,供奉着李氏列祖列宗的牌位,最上方正是追尊的昭武始祖之位。一种前所未有的沉重感,压在了他幼小的心头。
吉时到,赞礼官高唱:“吉时已至,启户——迎神——”
沉重的庙门被缓缓推开,李凌深吸一口气,率先迈步,踏入庙内。刘玥、李玄业及众人依次鱼贯而入。庙内,烛光摇曳,映照着牌位上鎏金的字迹,气氛凝重得几乎令人窒息。
祭祀仪式依古礼进行,极其繁琐而严谨。迎神、奠帛、初献、亚献、终献、饮福受胙、送神、望瘗……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规制和祝祷词。李凌作为家主,主祭全程,动作一丝不苟,神情庄重虔诚。在“初献”环节,他亲自将最珍贵的祭品——太牢(牛、羊、猪三牲俱全)献于始祖牌位前,然后跪拜诵读祭文。祭文由长史周勃精心撰写,回顾了李氏家族源流,颂扬先祖功德,禀报了去岁北地郡在李凌治理下取得的文治武功(击退匈奴、连年丰稔、安抚羌胡等),并祈求祖先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家国安康。
【系统提示:宿主通过庄严的宗庙祭祀仪式,强化家族内部凝聚力与身份认同,并向外界展示统治的合法性与延续性,同时将继承人正式引入家族权力核心仪式,展现出对传统礼制与家族传承的高度重视… 宿主状态:于重要时间节点通过仪式巩固权威,深化代际传承,统治根基更显厚重与正统…】
最为关键的环节出现在“亚献”。按照礼制,此环节通常由家族中的重要成员或继承人完成。往年,此职多由宗族长老代行。但今年,李凌在完成初献后,并未示意长老上前,而是将目光转向了身后的李玄业。
“业儿,”李凌的声音在寂静的庙堂中格外清晰,“上前,行亚献之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请大家收藏:(m.20xs.org)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