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的重庆,冬日的寒风吹过长江江面,卷起细碎的浪花,却吹不散中央医院病房里的暖意。林文斌坐在病床上,正试着活动刚拆去绷带的肩膀,浅褐色的疤痕在阳光下若隐若现,虽仍有几分僵硬,却已能正常抬举。“怎么样?医生说再休养半个月就能完全恢复,没骗你吧?”林文澜提着刚买的糕点走进来,将纸包放在床头柜上,语气里带着几分欣慰。
林文斌笑着点头,拿起一块桂花糕放进嘴里:“还是堂兄买的味道地道,比医院的病号饭强多了。对了,咱们什么时候回长沙?我听说101军新补充了苏制坦克,早就想过去看看了。”“急什么?”林文澜坐在床边,打开一份战区文件,“今天得先去办事处办述职手续,明天跟家里告别,后天一早出发,争取月底前赶到南昌。”
“南昌?”林文斌愣了一下,“咱们不是回长沙吗?怎么改去南昌了?”林文澜指着文件上的调令:“昨天战区发来电报,说日军近期在赣北调动频繁,有进攻南昌的迹象。命令101军移防南昌,接替第79军的防务,进行三个月休整训练,为即将到来的南昌会战做准备。”
林文斌眼睛一亮,放下糕点凑过来:“南昌会战?那岂不是又能跟小鬼子正面打一场了?太好了!我在保定军校学的阵地攻防战术,终于能派上用场了!”看着他兴奋的样子,林文澜笑着拍拍他的肩膀:“先别急着高兴,南昌是赣北重镇,紧邻长江航运线,日军肯定会派重兵进攻,到时候有的是硬仗要打。你先把身体养好,到了南昌,有的是你发挥的机会。”
当天上午,两人前往战区驻重庆办事处办理述职手续。办事处处长接过林文澜的述职报告,仔细翻阅后,递来一份厚厚的文件袋:“林军长,这是军政部给101军的补充清单,除了之前承诺的20辆T-26坦克,还追加了12门122mm榴弹炮和30挺捷克式轻机枪,物资已经从武汉港启运,预计12月20日前能到南昌码头。另外,战区给你配了一名参谋,叫赵志远,曾在德国陆军学院深造,擅长制定防御战术,已经提前去南昌帮你勘察阵地了。”
林文澜接过文件袋,心里松了口气——有了这些重武器和专业参谋,101军在南昌的防御会更有底气。“多谢处长,我到了南昌后,会第一时间对接物资接收和阵地勘察工作。”他郑重地说。
从办事处出来,两人直奔南岸的家。推开院门,就看到母亲正在院子里晒被子,父亲林世昌坐在堂屋门口,手里拿着一张报纸,眉头微微皱着。“爹,娘,我们回来了!”林文澜喊了一声,林世昌立刻放下报纸,起身迎了上来:“文斌的伤好了?快进屋坐,你娘刚炖了鸡汤。”
饭桌上,林文澜说起移防南昌的事,林世昌放下筷子,语气严肃:“南昌我去过,是个易攻难守的地方,日军要是从九江方向过来,一路上没什么天然屏障,你们到了那边,一定要多修工事,不能掉以轻心。”“爹放心,战区已经派了参谋提前勘察阵地,我们到了南昌后,会立刻构筑防御工事,确保万无一失。”林文澜安慰道。
母亲则拉着林文澜的手,不停地叮嘱:“到了南昌,记得按时吃饭,天冷了就多穿件衣服,别总想着打仗,自己的身体也重要。要是有时间,就给家里写封信,让我们知道你平安。”“娘,我知道了,您和爹也要照顾好自己,等打跑了小鬼子,我就回来陪你们。”林文澜的眼眶有些发热。
第二天一早,离别如期而至。妻子抱着刚满三岁的儿子,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你在前线一定要好好的,儿子还等着听你讲打鬼子的故事呢。”林文澜摸了摸儿子的头,轻声说:“乖儿子,等爸爸回来,给你带一把真正的鬼子军刀当玩具。”儿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伸出小手抱住他的脖子:“爸爸,你要早点回来。”
汽车缓缓驶离院子,林文澜从车窗里探出头,看着家人的身影越来越小,直到消失在巷口。他靠在椅背上,心里满是愧疚——自抗战爆发以来,他陪伴家人的时间加起来还不到半年,可国家危难之际,他只能选择舍小家为大家。
12月13日,汽车抵达长沙101军临时营地。陈明仁早已带着军部首长在营门口等候,看到林文澜下车,立刻迎了上来:“文澜兄,你可算回来了!这半个月,弟兄们都盼着你呢。”两人握着手走进营部,陈明仁递来一份简报:“根据侦察兵报告,日军第106师团已经从九江向南昌方向移动,沿途还在修建临时补给站,看样子是在为进攻做准备。咱们的先头部队已经于12月10日出发,现在应该快到南昌了。”
林文澜接过简报,快速浏览后说:“明仁兄,辛苦你了。接下来,你安排部队分批撤离长沙,沿着湘江-赣江航线前往南昌,避免走陆路被日军侦察机发现。我和文斌带着军部直属队先走,去南昌对接物资和阵地勘察工作。”“好,我这就去安排。”陈明仁起身离开,营部里只剩下林文澜和林文斌两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请大家收藏:(m.20xs.org)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