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的水汽裹着初秋的凉意,扑在林文澜脸上。他站在九江码头,看着远处驶来的小火轮——18军第11师的副官带着两个卫兵正站在船头,黑色的军装在江风里绷得笔直。从南京到九江,火车转轮船,三天的路程里,林文澜把11师的资料翻了三遍:师长彭善是陈诚的老部下,黄埔一期生,以治军严苛闻名;33团团长方靖是湖北人,从士兵一步步升到团长,在18军里资历深厚,手下的三个营长都是跟着他打了多年仗的老兵。
“是林副团长吧?”副官跳上岸,敬礼的动作标准利落,“我是师部副官李刚,奉彭师长命令,来接您去团部。”
林文澜回礼,目光扫过副官身后的卫兵——两人肩扛步枪,枪托锃亮,绑腿扎得没有一丝褶皱,连鞋带都系得整整齐齐。他心里暗叹:不愧是陈诚的嫡系,连卫兵的军容都这么严整。
马车驶往城外的33团驻地,沿途能看到18军的士兵在操练。有的在练刺杀,枪尖的刺刀反射着寒光;有的在练跑步,步伐整齐得像一块移动的黑布。李刚指着远处的操场说:“林副团长,咱们18军有规矩,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操练,不管是军官还是士兵,都得跟练——彭师长说了,‘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林文澜点点头:“应该的。军人嘛,就得有军人的样子。”他知道,18军的官兵大多看不起“参谋出身”的军官,觉得他们只会耍嘴皮子,不会带兵。要想在33团立足,第一步就得过“军容关”,先把自己的架子放下来,跟士兵一起练。
到了团部,方靖正在办公室里看地图。他穿着一身褪色的军装,袖口磨出了毛边,脸上带着几道浅浅的伤疤——那是去年围剿红军时留下的。看到林文澜进来,方靖只是抬了抬眼,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坐吧。师部的命令我收到了,你分管训练和后勤,有什么不懂的,问副官。”
语气里的冷淡,林文澜听得明白。他没在意,坐下后拿出公文包,从里面掏出一叠纸:“方团长,这是我根据18军的训练大纲,结合之前‘乡土训练’的经验,写的33团训练补充方案。您看看,要是有不合适的地方,咱们再改。”
方靖接过方案,翻了几页,眉头渐渐皱了起来。方案里没什么空话,全是具体的训练细节:比如针对九江多水网的地形,增加“水上侦察”和“滩涂进攻”训练;针对士兵射击命中率低的问题,提出“每日十发实弹,每周一次射击考核”;甚至连士兵的伙食都写了进去,建议增加杂粮和蔬菜,避免士兵因长期吃糙米闹肚子。
“你以前带过兵?”方靖放下方案,语气里多了几分好奇。他原以为林文澜是委员长身边的“关系户”,只会写些纸上谈兵的东西,没想到方案这么接地气。
“在南昌补充团待过半年,带过一个排。”林文澜实话实说,“那会儿条件差,士兵都是壮丁,没经过正规训练,吃了不少亏。后来搞‘乡土训练’,也算摸出了点带兵的门道。”
方靖点点头,没再说话,只是把方案放在了抽屉里。林文澜知道,这是还没完全认可他,得用实际行动证明。
第二天凌晨四点半,天还没亮,军营里就响起了起床号。林文澜翻身下床,用冷水洗漱完,换上训练服,准时出现在操场。士兵们看到他,都有些惊讶——以前的副团长都是睡到大天亮,很少来操场。
“全体集合!”方靖也来了,站在操场中央,目光扫过队伍,“从今天起,林副团长分管训练,以后每天的早操,他都会跟大家一起练。”
队伍里一阵骚动,几个老兵交头接耳,眼神里带着怀疑。林文澜没说话,走到队伍前面,对着方靖敬了个礼:“方团长,我请求跟士兵一起参加刺杀训练。”
方靖愣了一下,随即点头:“可以。”
一个老兵扛着两把木枪走过来,递给林文澜一把。这老兵叫赵大虎,是一营的班长,跟着方靖打了五年仗,最看不起“只会耍笔杆子的军官”。他把木枪递给林文澜时,故意用了点劲,想让林文澜出丑。
林文澜接过木枪,掂量了一下,心里有数。刺杀训练开始,赵大虎主动站出来,要跟林文澜对练。“副团长,您要是不行,就早点说,别硬撑。”赵大虎的语气里带着挑衅。
林文澜笑了笑,摆好刺杀姿势:“来吧。”
赵大虎大喝一声,举枪就朝林文澜刺过来,动作又快又狠。士兵们都围了过来,想看林文澜的笑话。林文澜却不慌不忙,侧身躲过,手里的木枪顺着赵大虎的枪杆滑过去,枪尖正好顶住赵大虎的胸口——这是他在补充团时,跟一个老兵学的“借力打力”的法子,专门对付力气大的对手。
赵大虎愣了,没想到林文澜真会刺杀。他不服气,又刺了过来,这次更猛。林文澜依旧不硬拼,左躲右闪,每次都能在关键时刻顶住赵大虎的胸口。连续十几个回合下来,赵大虎累得满头大汗,手里的木枪都有些握不住了,而林文澜却面不改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请大家收藏:(m.20xs.org)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