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风卷着细碎的桂叶扑在窗纸上,发出沙沙的轻响。凤紫鸾蹲在培训中心后院的储藏室里,正将晒干的草药分门别类装进陶瓮。君陌离抱着一捆新砍的竹篾走进来,身后还跟着两个小战士,手里提着从山上捡的松枝。
“紫鸾,这些松枝烘干了能当引火柴,”君陌离把竹篾靠墙码好,“我寻思着把储藏室的角落搭个隔层,专门放怕潮的药材。”他转头看向两个小战士,“去炊事班要点桐油,把竹篾刷一层,防蛀。”
凤紫鸾笑着点头,手里捏着一株晒得半干的桔梗:“这些桔梗得单独放,等冬天熬成桔梗膏,给战士们润嗓子。”她指了指墙角堆着的麻袋,“那边是晒干的鱼腥草和蒲公英,等下和桔梗一起熬。对了,君陌离,李庄送来的那筐山楂干呢?”
“在厨房屋檐下挂着呢。”君陌离说着,从兜里掏出一张纸条,“李院长刚捎来的信,说他们医院按咱们教的方法种了薄荷和藿香,第一批晒干的药材已经送到供销社了,卖了不少钱。村民们打算明年再扩种两亩。”
凤紫鸾眼睛一亮,把手里的桔梗放进陶瓮,拍了拍手上的灰:“我就说嘛,这些草药就是‘土里长出来的金子’。”她转身从架子上取下一个磨得发亮的铜钵,“你把山楂干拿来,我给战士们熬点山楂膏——训练强度大,胃口容易堵,这膏子酸甜开胃,比吃药强。”
君陌离应了一声,转身去拿山楂干。这时,储藏室的门被轻轻推开,小战士小林探进头来:“凤医生,君参谋长,二连的文书说,山顶的观测哨送来消息,说今晚可能要下雪,让咱们提前备点防寒的药材。”
“果然这时候天气就变了。”凤紫鸾放下铜钵,从架子上取下一个蓝布包,“我早配好了驱寒的配方——艾草、生姜、葱白,再加点肉桂粉。”她把布包递给小林,“你让文书转告观测哨的同志,晚上用这个煮水泡脚,再喝一碗姜汤,保管暖和。”
君陌离走过来,从兜里掏出一本小册子:“我这两天整理了个《冬季防病手册》,把常见的冬病预防和用药都写清楚了。”他翻开其中一页,“比如训练回来冻手冻脚,就用辣椒和茄子根煮水泡;要是犯了老寒腿,就把粗盐和艾草炒热了敷......”
“你呀,比婆娘还细心。”凤紫鸾笑着戳了戳他的胳膊,却忍不住把小册子接过来翻看,“这后面还画了穴位图?连按摩手法都标清楚了,战士们自己就能学。”
正说着,外面传来“咚咚”的敲门声,接着是通讯员小李的声音:“凤医生!君参谋长!军区文工团的同志来了,说要采访咱们草药助农的事儿!”
凤紫鸾和君陌离对视一眼,放下手中的活计走出去。院子里,几个穿着演出服的年轻人正和战士们说笑,为首的是文工团的女干事小周,手里还拿着个笔记本。
“凤医生,君参谋长,”小周热情地迎上来,“我们团长听说了咱们在李庄教种草药的事儿,说要排个话剧,把咱们的故事演给大伙儿看!”她翻开笔记本,“我们想先采访采访您二位,听听细节。”
凤紫鸾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这有啥好写的?就是教老乡们认认草药,能帮上忙是我们的福气。”
“可不敢这么说!”小周认真地说,“您二位的事儿在军区都传开了,连省报都登了。我们团长说,要把这‘草药香里军民亲’的故事演得热热闹闹的,让全军区都知道!”
君陌离接过话头:“小周同志,咱们别光说虚的。要演就演实在的——比如老乡们怎么从怀疑到相信,战士们怎么边训练边学种草药,这些细节才有温度。”
小周连连点头,蹲在凤紫鸾身边:“凤医生,您给我讲讲,当时李庄的娃娃们闹痢疾,您是怎么想到用金银花和马齿苋的?”
凤紫鸾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思绪飘回两个月前。那时李庄的娃娃们上吐下泻,村里的赤脚医生急得直跺脚。她蹲在病娃的床头,看着孩子们蜡黄的小脸,突然想起空间里见过的一种土方子——金银花清热解毒,马齿苋止泻消炎,都是山里常见的草药。
“我当时就想,不能等药材从城里送来,得用老乡们自己能找到的草药。”她轻声说,“我和君陌离带着战士们漫山遍野找,终于在山坡上发现了成片的马齿苋,又摘了些金银花。熬成汤药给娃娃们灌下去,第二天就好多了。”
小周听得入神,笔记本上记得密密麻麻。这时,储藏室的门又被推开,王大伯裹着件旧棉袄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几个村民,每人手里都提着个竹篮。
“凤医生!君参谋长!”王大伯搓着手说,“听说文工团的同志来采访,我们几个老家伙也来凑个热闹。”他指着竹篮,“这是自家晒的笋干、木耳,还有新磨的玉米面,你们收下,补补身子。”
凤紫鸾连忙摆手:“王大伯,您这是干啥?上回的谢礼我们还没收呢,这回可不能再要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空间女配在六零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空间女配在六零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